历史有意思书香文学

千古一帝| 第二章 明道废后

2019-02-15  本文已影响19人  文佑

     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1010年5月12日),汴梁皇宫里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喜从何来?原来是真宗皇帝喜得贵子。真宗之前因连丧数子,正愁皇位后继无人,如今刘婉容诞下皇儿,怎不令他喜出望外。(民间传说仁宗是上界赤脚大仙临凡,玉帝还另遣文曲、武曲两星辰来辅佐于他,一为包拯、一为狄青,此是传说,却赋予了仁宗皇帝神话般的色彩。)仁宗出生后不久就被不能生育的刘皇后刘娥据为己有,远离了生母刘宸妃,(此事在民间故事中被演绎为“狸猫换太子”纯属杜撰,与史实不符。)真宗皇帝给皇儿取名受益,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更名为赵祯,立为皇太子。

  光阴似箭,弹指间赵祯也长成翩翩少年。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真宗崩,仁宗即帝位,时年13岁,次年(1023年)改元天圣,刘太后“垂帘听政”。至此以后十一年间刘太后把持朝政,直到明道二年(1033年)刘太后去世,仁宗皇帝才开始亲政。一直生活在刘太后权力阴影下的仁宗并不知道李宸妃是自己的生母,直到燕王赵元俨(民间传说中的八贤王)在刘后灵柩前道出实情,恍然大悟的仁宗皇帝才明白一切,此时仁宗生母李宸妃已在一年前去世,临死前才被加封为宸妃。得知真相后,仁宗大恸、缀朝数日、下昭责己并尊宸妃为庄懿皇太后,又亲赴安放宸妃灵柩的洪福寺拜祭。

  仁宗亲政后,继续用吕夷简为相(夷简虽处世圆滑些,总的而言还算是贤相。),并罢黜了不少刘后当政时的亲信大臣,重新起用了范仲淹、韩琦等名臣。不久,宫中又出了一件大事:“仁宗废后”。

  事情是这样的:仁宗起先的皇后是刘后在位时给他选的郭后,仁宗对郭后并不中意,迫于母命才勉强相从。自刘后逝世后,已失去靠山的郭后仍不知收敛,每每与其他嫔妃争风吃醋。一次仁宗与郭后、尚美人午后聚谈,因一时口角郭、尚两人争执起来。尚美人倚宠撒娇、目无郭后,惹得郭皇后无名火起,伸手欲掴其耳光,不想被伶俐的尚美人闪过,手掌却打在了上来劝阻的仁宗脖子上,郭后长长的手指甲在仁宗脖上划下了两条长长的血痕。仁宗大怒,历叱郭后数语,然后拉着尚美人拂袖而去。

  事后仁宗余怒未息,尚美人又在一旁添油加醋的挑唆,仁宗气愤之极立召宰相吕夷简来商櫂此事。原本与郭后素有积怨的吕夷简(郭后曾在仁宗面前说过吕夷简圆滑,致使吕夷简被罢相外调,不久仁宗又召回夷筍继续为相)此时力主“废后”。仁宗犹豫的说道:“皇后虽然可恨,但若因此废黜她的话,只怕天下人会说朕薄情?”

  吕夷简道:“废黜皇后,自古以来都有。汉光武帝就因为郭皇后口出怨言而废后,更何况今天郭皇后还动手伤了龙颜呢?”

  仁宗盛怒之际,又听了吕夷简一番挑唆,逐决心“废后”。

  宋仁宗要废后的消息传开后,朝中一片哗然。孔道辅、范仲淹、等十多名谏官联名上奏,称“后无过,不可废”,坚决反对宋仁宗废除郭皇后。已下定决心的仁宗已听不进谏臣的忠言,颁出圣旨:废后为净妃,移居长宁宫。不久又把直言上疏的孔道辅、范仲淹贬出京城,其他连名上书的官员罚俸半年。此后仁宗又选曹彬之孙女曹氏封为皇后,曹后宽仁大度,驭下有方,从此后宫安定。

  “明道废后”是仁宗一生中的瑕疵,从此处可见仁宗稍显薄情。然瑕不掩瑜,总体而言仁宗仍不失于仁厚。

千古一帝| 第二章 明道废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