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一切良好沟通的开始
最近期末复习阶段,爸爸妈妈们在陪伴孩子辅导作业的过程中难免会鸡飞狗跳,非常正常。我们放心班的老师,帮孩子补着补着发现漏洞越补越多,孩子自己的态度还不端正,偶尔也会有着急上火。这一些,都是正常的,我安慰我们老师说:看得出你非常着急,因为你特别想帮到这个学生,让Ta有进步……
对,上面这句话就是共情。共情是沟通的基础,是良好沟通的开始,父母和老师都怀抱美好的目标,想要帮到孩子,那让帮助能起作用的关键是:孩子觉得我们大人是Ta的敌人还是战友,是同盟还是对手?这个答案得从孩子的感受出发,不以大人的标准为答案。
爸爸妈妈肯定会说:当然是战友啊,哪有要害小孩的父母,爱Ta还来不及呢!可是,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们父母往往会不自觉地以控制者镇压者的面貌出现,而不是是以支援者帮助者的身份出现的。
那在期末复习这个阶段,怎样做才是以支援者的身份出现呢?
首先,要先了解期末复习这个阶段,是怎样的一个阶段?
老师们常开这个玩笑说:徒儿们把为师教的精髓全还回来了,期末复习以为是查漏补缺,谁知道补着补着发现是女娲补天啊,补着补着发现,不对,是精卫填海啊!也就是说,期末复习阶段,学校期间的学习任务也是繁重的,也是有压力有紧张的。
对孩子来说,期末复习是一个学习内容较多,一学期知识点巨多的阶段,平时的学习,查漏补缺,只需要补一单元,单元测验完进入下一个单元,上一单元没学好,到下一单元都有一种从头再来的感觉,而期末复习就是把过往8个单元所有的难点重点汇聚一起,逐一攻克。然后,学校的副科、自习午休啥的,可能也会变成在订正作业,家里周末的业余娱乐时光,也变成了复习的时间。(于孩子而言,这样一个阶段,Ta会有怎样的感受和心情?大人可以细细感受一下。)
所以,这个阶段,有的孩子的状态会随着周边环境的变化,而出现各种状况,比如拖拉发呆情况变严重,比如脾气更暴躁,比如一到学习表情“生无可恋”身体东倒西歪软绵绵,比如说肚子痛头痛哪哪不舒服(实则没事)……
这些状况的出现,孩子是在向外发射一个信号:难以承受这个艰难的阶段。学习的发动机没油了,内心没有向上的力量了。
老师面对的是一个班,众多的孩子,做不到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但父母面对的是一个或两个三个亲孩子,父母可以尝试做到。
这个时候,父母的支持者的身份是孩子特别需要的。需要父母的支持和鼓励,陪伴一同克服困难前进,给Ta加油,给Ta力量。
而共情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支持性工具。
共情,就是我们常说的同理心,是此时此刻我们共同去感受一个心情。
比如,今天接孩子放学得知,语文默写错了很多个,每个要订正10遍,然后今天作业又很多。我们站到孩子的角度和世界,感受下Ta当下的心情感受是怎样的?是郁闷?生气?沮丧?无助?找到孩子的感受后,我们可以用共情的句式表达出来:
妈妈知道,你现在觉得特别郁闷,也很伤心,因为语文默写错了这么多,要订正十遍,作业又多。我猜,你一定希望自己的默写是全对的。(根据情况,可以配合握握手、抱抱孩子等肢体语言)
这个共情表达的过程,是在处理孩子的情绪感受,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Ta的爱、支持和理解等,是在和孩子连接,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一旦情绪被处理被“看见”了,良好的关系建立了,父母和孩子的同盟关系也就建立了,父母的帮助才会起作用,问题才能逐步得到解决。
在PD里,这个过程也可以概括为“先连接情感,再纠正行为”。
再举一个拖拉磨蹭喊的例子,小L学习一般,前阶段还算认真努力,最近期末阶段,感冒了几天,身体恢复后出现拖拉磨蹭不愿意做作业,共情的表达:小L,有看出来你现在看到这么多作业有点害怕,还很无助,因为你觉得这么多作业,一定完成不了,你好希望现在已经是明天了,你的作业也已经完成了……
比如家有二娃的,有一天妈妈在厨房烧饭,姐姐气呼呼地跑过来说:弟弟把我的画撕了,我要揍死Ta!那共情的使用可以是:(抱抱她)妈妈看出来你生气极了,如果是我的画被别人撕了,也会特别生气!你好希望弟弟从没进过你的房间……
人间最美,是共情!
2020,爱您爱您,就从共情开始。
但愿,这个工具可以让我们在这个阶段少一些鸡飞狗跳,多一些平和的时光,一起和孩子面对期末。
引用罗胖跨年演讲里的一句话:直面困难,躬身入局,我辈也。我们父母躬身,用尊重和平等的态度入孩子的“期末局”,为Ta加油,为Ta注入力量。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