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书有感
读完《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之后,我的内心是激动的,于是决定要写一篇读后感。但真正要动笔的时候,却觉得有些为难。这本书虽说名为“沟通”,但实际上涵盖的范围甚广,我生怕水平有限,不能完全表达出它的光芒,而让我的读者看低了这本书。
看到自己的这种担心,我决定用这本书教我的方式来对待自己,那就是去找到自己的需要,去爱自己。我发现自己很想好好总结这本书,巩固自己所学到的技能,以改善自己的生活,同时更想把它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这是出自对自己的爱的需求,以及对他人的爱的需求。既然是出于爱,那不管读后感写的好不好,都是值得我去做的事。
书中所讲的非暴力沟通模式提倡我们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对于这四个方面,每一点书中都有详细的解释、例子和练习。在这之中,我想重点谈谈自己对于表达需要的看法。
在传统文化中,表达自己的需要被认为是可耻的、自私的。然而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是出自某种需要的。正因为对表达需要的压抑,我们往往不理解自己、也不理解他人。书中这样说道:“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今天下午,我要去看电影,而老公也要外出办事,正好送我。出门的时候,离电影开场还有二十分钟。走A路线近一些,但红绿灯多一些;走B路线远一些但红绿灯少。出发时A路线并不怎么塞车,我想走A路线,但老公还是选择了B路线。谁知B路线有段路在修路,封路了,我们只好掉头走A路线,这时A路线却排起了车龙。老公说赶得及,但我还是有些心急,想指责老公走错了路。但转念一想,老公并没有错,他也不知道修路,而且争吵并不是我想要的。所以告诉老公的是自己不想迟到的需要,由于还要换票、买眼镜,所以需要早到的时间会比老公想的更长些。老公听了也很配合,快马加鞭地把我送到了影院,没有迟到,两人也没有因为这个小插曲而情绪不好。
我的儿子是公认的好带,情绪平和,很少发火或无理取闹。但他也不是没有闹情绪的时候,当他生气或伤心时,我就会去问他的需要。他说不出时,我就会猜,直到猜对为止。知道了他的需要后,我就会根据需要去解决问题,而不会去评价他的情绪和行为。如此一来,孩子的情绪也很快就平复了。现在看来,自己在生活中已经在有意无意的运用非暴力沟通了。
本书还提出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爱护自己。我是一个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时常会因为自己做的事不够好而指责自己,所以看到“爱自己”和“重获生活的热情”这两章时,感触特别深。当我们自责时,我看到另一种对待自己的方式,允许自己的感受流动,然后去找到自己的需要,并满足它。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儿子在写作业。一开始他不断地呼唤我去他的房间,问我问题。反复地往返于他的房间和书房,我有些不耐烦,同时又觉得不应该不耐烦,否则不是好妈妈。觉察到这些情绪后,我接纳了自己的情绪,静下心来,问孩子是不是想妈妈陪他?他说是的。我也表达了自己的需要,妈妈想写会儿文章,写完了再来陪你。孩子非常通情达理的同意了,果然自己做作业,做完了才叫我签字。我也一口气写了一千来字。
书中有个化解积怨的例子,让我突然想到了十几年前的一件事。那时我还在做社会志愿者,一帮人为了个活动排练了好几个晚上的小品。最终活动圆满结束,我们去其中一位志愿者(也是小品的导演)的家中庆祝、吃火锅。大伙吃饭时,他侃侃而谈,我没怎么说话,他突然说到不愿意和像我一样的人一起吃饭。我当时心里很不舒服,也不知道他对我有什么意见,但出于礼貌和避免争执,没有反驳他。看到书中对话的结尾那里,我突然觉得那就像是他在对我说:“我想与你加深联系,艾里斯!你总是那样彬彬有礼,我希望你放开一些,表达你的内心感受!”虽然我们早已没了联系,无法考证,但想到这里,我像书中的艾里斯一样打开了心结。一些看似对我们的攻击,无非是想与我们建立联系。
我相信,运用非暴力沟通,会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会增进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也会让我们更加懂得如何爱自己、爱他人。书中还提到了如何表达愤怒、表达感激等等,也很有启发。非常推荐大家阅读。
《非暴力沟通》读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