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随笔散文散文

两宋词人的唯一——辛弃疾

2019-06-04  本文已影响0人  5780933168ec

两宋词人的唯一——辛弃疾

        我喜欢中国古典诗词,尤喜宋词。两宋词人中,我最喜欢的,除了苏轼,便是辛弃疾。

        同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喜欢苏轼,喜欢他的旷达,超然。喜欢辛弃疾,则是喜欢他的豪迈,悲壮,喜欢他的满腔热血,忠心报国。

        辛弃疾是两宋词人中的唯一。说他“唯一”,是因为他文有和苏轼齐名的诗词地位,武有能够在万军丛中取敌军首级的能力和传奇经历。他不仅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一心报国、勇冠三军、能征善战的民族英雄。

        苏轼之后,辛弃疾高举豪放派词的大纛,成为南宋词坛领袖。众所周知,苏轼开创了豪放词,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脍炙人口的词作,奠定了苏轼北宋词坛领袖的地位,但苏轼一生填的豪放词不到他词作的十分之一,而且就当时来说,豪放词远远干不过婉约词。

        是辛弃疾,真正让豪放词成为词坛主流。他传世词六百余首,大都是豪放词。其中抒发爱国情怀的作品占2/3以上,数量之大,自有“词”这种诗体以来,1400年间,无人能望其项背。辛弃疾的爱国词“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是我们民族永恒的精神瑰宝。当时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许多作家诗人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辛弃疾早年抗金,加入耿京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任掌书记,掌管义军大印。“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描写的大概就是这一时期令人难忘的场面。他力劝耿京决策南向,接受南宋朝廷的领导,并受耿京命奉表南归,得到宋高宗的接见。没想到就在辛弃疾领旨北归正欲大展宏图之时,义军内部发生哗变,受金朝利诱的张安国密谋杀害了耿京,投降金国。满腔悲愤的辛弃疾仅率五十人夜闯金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张安国抓获,杀出数万金军重围,献俘阙下。这一机智果敢之举,在南宋朝野引起巨大震动。洪迈有云:“壮声英慨,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

        从北方抗金前线来到杏花春雨江南,辛弃疾并未得到朝廷的真正欣赏和完全信任,他的才华和抱负无法施展和实现。他向南宋朝廷上了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却都似泥牛入海。

        尽管辛弃疾志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无奈命运多舛,备受排挤,雄心虽在,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他不能手提宝剑杀敌报国,便将唯一可握的羊毫当作武器,他心头那收复山河、报国杀敌的理想之火,始终在熊熊燃烧,醉里看剑,梦里杀贼,男儿到死心如铁!

        他胸怀中蕴藏的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凝结成这首著名的“壮词”《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边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无计问苍天,苍天却不语,才有了这使人热泪横流的《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危楼可望长安,栏杆拍遍无应。谁人会稼轩登临意?

        不收复中原誓难安生的他,一首《菩萨蛮》长留心间: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谁人心中都有愁,辛弃疾之愁铸成这首《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谁人都有失意时,辛弃疾失意,一首《摸鱼儿》让人断肠: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媚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梁启超评说:“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辛弃疾,一个能在词的领域横扫六合的词中之龙,一个能于万人军中气吞如虎的人中之杰,他在魂里梦里想念他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历史却只留下他远望长安的呼喊、栏杆拍遍的绝望、秋日登危楼的热泪、壮志终难筹的悲愤!但,他的满腔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和他的伟大词作一起永远千古流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