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系列巢湖文海止儿古典文学院:《诗,词,赋,点评,总结。》

《说文解字》与上古社会(12)之足

2019-02-18  本文已影响79人  梓姝zs

“止”其一指脚板,其二指脚板停住的地方,引申为“停止”。一个名词,一个动词。

带小腿的脚板,就是“足”。

脚板的变形,“疏”字的左边就是脚板,“疏通”的本意就是用脚板走出来的路。

“癶”意为脚板往外走。像极了外八字走路的样子。

“走”就是一个人侧体挥手的样子,身子下还有个脚板。古人走路的样子像现在的体育项目竞走一样。

“步”是由两个“止”构成的,左脚往前跨一步,再抬起右脚往前,靠住左脚,两个脚尖并齐,这样就是一步。

“此”指脚板停住的地方。

“正”指脚板正对着的地方,作名词与“征”相同,如“征战”。

“是”指脚板朝太阳走去,表示“正确”“肯定”,也表示“脚板朝太阳方向”这样的一个位置,这个意义引申为代词“这,这个”。

“辵”指脚板在路中间走,后来演变成“辶”,今天,凡事从“辶”的字,都和走路和运动有关。

廴,㢟

“廴”表示路不断延伸,延长。

“行”是路,是什么路呢?这路是指军队走的路,古代军队建制“五人为伍,十二人为行”。“行”作动词读“xing”,如“行走” “行动”  ;作名词念“hang”,如“行伍”。

“韦”即“围”,象形字指四只脚把一个地方围住了。后来简化为两四只脚,现在写作“韦”,也就是“围”。重要的地方要人守卫,所以引申出“伟”。

古人造字用意颇深,但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要真正了解一个字的意义,就得先了解古人造字的初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