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同学欺负后,我教孩子“打回去”

2022-06-05  本文已影响0人  忻玥

今天,同事给我分享了这么一则故事:说是朋友家孩子被同学欺负、起外号,难过的回家告诉妈妈,妈妈则轻描淡写地说是同学在给他开玩笑;孩子明确表示不喜欢开玩笑,妈妈却让孩子别招惹他们;孩子说没招惹他们,妈妈则反问他怎么不欺负别人?你要从自身找原因......致使母子剑拔弩张,无法沟通。

不求不助

说实话,这要在以前我会傻乎乎地直接亮明我的观点。现在不同了,我觉察到了同事分享背后的动机:她不是在急朋友所急,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更多可能性,而是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在分享自己为朋友出谋划策后的那份价值感和成就感。此时,做个忠实的听众就好。

爱的传递

但又不太看好同事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心疼那个不被理解、不被支持、不被信任而内心孤独、恐惧不安的孩子,也能体会那位曾经无知者无畏,伤害孩子而不自知,而今茫然不知所措的妈妈的忧虑之心,却又不好妄加评论。于是,也回赠了她一则故事(我侄子被欺负的故事)

因为经历,所以懂得

四年级的侄子新转入一所学校,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原本淘气的他安静了很多。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没几天侄子就被班上两个淘小子盯上了,隔三差五的不是推搡你几下,就是嘴不干不净的骂你几句。侄子敢怒不敢言,周末回家死活不肯返校。

好巧不巧,下周一班会主题是“为班级增光添彩出份力”,我感觉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就以侄子的口吻写了一篇演讲稿,将孩子对老师、同学们的喜爱之情,渴望得到同学们的友谊、拥护与支持的心情,以呼吁、倡议的形式暗含进去,然后让侄子抄了下来。

考虑到这孩子可能没勇气上台,便让弟弟事先告知老师,孩子受欺负的真实情况,表明自己想要借此机会让孩子树立自信,更好地融入班集体的起心动念,并烦请老师主动邀请孩子上台演讲,并呼吁同学们给这个插班生更多的帮助和团结友爱之情。

为了消除孩子内心的恐惧,避免造成心理阴影,又再三角色扮演,教孩子如何直面问题,不卑不亢的和同学较量,并反复演练。这期间明显感觉到孩子内心能量的增加,说话底气十足。

院长大智大爱,救万家于水火

我用院长教的方法,告诉孩子:返校后,同学没啥反应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得饶人处且饶人,交友远重于树敌)。如若质问你为什么告诉老师和他的家长,害他被批评。你就大声告诉他:我已经给过你好几次机会,你不但不知悔改,还变本加厉。爸爸知道后很生气(暗示孩子你不是孤军奋战,任何时候父母都会把你挡在身后),当时就要去找你的父母,我和三个哥哥(三个异地的姨哥,意在给孩子助威。有时朋辈的威慑力远大于父辈)想给你最后一次机会,爸爸这才答应只是给你的父母打个电话警告一声。哥哥说你们犯法了,属于校园欺凌,若有下一次直接报警,那时候你们就永远有案底,一辈子就毁了,到时可别怪我没提醒你。(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建设孩子对法律的敬畏之心)

庆幸的是,自此以后,孩子再没被伤害,很快融入了这个新的大家庭。心情愉悦、聪明勤奋的他成绩直线上升,颇受老师、同学们的喜爱。

心有暖阳,何惧风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