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为尊严而战》(224)
转眼到了春节。多少年,富人过年,穷人过关,革命者革命。这个春节——1922年春节,毛泽东回到韶山。
毛泽东离家多年,家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13年,毛泽民与同岁女子王淑兰完婚,人们称她“四嫂”,因为毛泽民在家族排行第四;1919年,文素勤病故;1920年,毛贻昌去世。
1922年2月4日,正月初八,毛母冥诞。毛泽东跪到父母遗像前,泪如泉涌,往事浮现泪眼前——
那年冬至,与父亲争辩,父亲追着打,父与子隔水“谈判”;
离家前,不与父亲道别,写一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薄里;
灶下烧火,母亲灶上做饭,母亲教导:要夹紧尾巴;
……
往事一幕幕,异乡梦里常现,此时更伤情,泪长流,万分沉痛,说:“孩儿不孝!父母在,出乡关;父母病,不能照看;父母逝,不能送终……我毛泽东是个不孝之子!”
泽民和泽覃哽咽着同声唤:“大哥!”
晚上,王淑兰在堂屋里生起一炉柴火,一家人,还有文家的表兄弟,围火而坐,吃南瓜籽,抽旱烟,闲话家常;谈论国家的前途、命运。
毛泽东对毛泽民说:“这几年我不在家,泽覃跟着我在长沙读书,家里只有你和四嫂撑着,我很感激!”
毛泽民望着火,近乎麻木地说:“民国六年修房子,母亲生病;七年,败兵几次来屋里出谷要钱,强盗也来抢过一次;八年,母亲病故;九年,父亲去世。几年多事,钱用得多,所以把准备进桥头湾的田的钱也用掉了。”
毛泽东说:“在父母最后的日子里,求医问药,端茶送水,都是你们俩;父母死了,办理丧事,择地造坟,也是你一手操办的,我身为大哥,没有尽孝,愧为人子,愧为大哥!投身革命即为家,我相信我的选择是正确的,虽然很痛苦。从小,我不忍看别人流眼泪,不忍看别人受苦受欺负,决心为公平、为尊严而奋斗,后来确立了信仰——马克思主义,加入了共产党,一切都明白了,就是要跟着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尊严奋斗终身。革命就有牺牲,有大牺牲,才有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