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于动脑,才是真正的懒
2021-01-28 本文已影响0人
丘中有麦
今天听到刘润讲了一个“懒蚂蚁效应”。
日本北海道大学进化生物研究小组研究一群黑蚂蚁。
他们把蚂蚁分为三个小组,每组30只,观察这群黑蚂蚁的行为。
研究人员发现,大部分蚂蚁寻找、搬运食物都很勤快。
但有少部分蚂蚁东张西望,整体好像无所事事。
研究人员称这群黑蚂蚁为懒蚂蚁,并在它们上做了标记。
接下来,研究人员使整个蚁群缺乏食物来源。
一个有趣的现象: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遇到这种突发情况,突然都不知所措了,而那些“懒蚂蚁”们却挺身而出,带领蚂蚁们转移到它们侦查过的地方,找到了其它食物。
原来,平常看似无所事事、东张西望的“懒蚂蚁”,专注于侦查和研究,探索新的食物来源。
当整个团队面临食物短缺困境时,它们反而扮演重要的角色,带领团队化解危机。
这就是所谓的“懒蚂蚁效应”:懒于杂务,勤于动脑。
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就是这样的“懒蚂蚁”,他的衣柜里有十几件一模一样的T-shirt,这样他就不用考虑每天穿什么衣服,留出更多的时间来思考。
想想在我们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人。
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有个同学上课很专注,但课余时间不是在玩,就是在睡,但每次成绩都超过挑灯夜读的同学。
军讲曾说过一句话: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
所以,懒的人,勤于动脑,懒于杂物,而疏于动脑的人,才是真正意义的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