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食:少不了一抹青草香

2020-04-11  本文已影响0人  幸福够得着

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时近清明,细雨纷飞。在这时节,南方许多地方都有吃青团的习惯。青团,又称“清明团子”、“艾米果”、“艾馍馍”、“清明蒿子粑”,是用刚冒头的艾草叶捣汁和入糯米舂合成泥,以此制成外皮,包裹入各种馅料,再以芦叶垫底入笼,蒸熟即可。

这些圆滚滚、翠绿色的丑萌糯米团子,可咸可甜,或有馅或无馅,一口下去都是软糯香甜,艾草香弥漫出齿之间,便是南方春天的自然清新味道。

清明团子的由来有许多说法:

有传说是青团起源要追溯到周朝的寒食节。晋文公重耳放火焚烧绵山逼“割肉奉君”的功臣介子推下山,却一不小心把介子推和他妈妈BBQ成了亲子丼。为了纪念介子推,重耳便下令举国上下于其忌日禁烟火。寒食节不生火做饭的百姓只能吃冷食。提前蒸好的米食,便成了必不可少的吃食。

还有另一种说法,指吃青团这一风俗与太平天国李秀成的部下陈太平有关。当陈太平被清军追捕时,帮助他的农民随手以艾草配糯米粉做成米团子给陈太平吃。后来为纪念着救命口粮,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

还有一个故事,说这起源于宋高宗赵构兵败流落余杭之时。赵构以糯米杂以蓬青为团食之,令金人疑其为疯人食马粪而脱身。从此青团被寓为“聪明”食物,吃青团的习俗也就此流传开来。

......

上述到底那种说法是对的,我们大概是永远都八卦不出真相了。对于广大吃货盆友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年年都要仪式感满满滴、开开心心「尝春」!

后记:

今年的清明多地发文“暂停现场祭扫活动”,提倡在清明期间采用家庭追思、网络祭扫等方式,大力推广“云祭扫”。然而,出门踏青、上山扫墓祭祀的这些习俗在特殊时期可以放弃,吃青团的仪式却决不可抛弃!

一年一度的百“团”大战又一次在各大电商平台拉开了帷幕,各大商家更是牟足了劲儿,变着法儿脑洞大开、推出各种神仙口味,一次次地刷新着吃货们的三观!票圈更是被各家网红团子“绿”了一轮又一轮,大家各凭实力玩儿命圈粉。

传统青团可甜可咸,可谓“包罗万馅”,爱吃甜的有豆沙、枣泥、豆沙紫薯馅儿,爱吃咸的有萝卜丝、梅干菜、肉丁笋丁馅儿......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五花八门的馅料。只有你想不到,没有青团不能包的。沈大成的小龙虾青团,静安面包房的奶酪青团,杏花楼的鸡丝培根青团,广州酒家的肉松蛋黄青团,今年更有网红品牌把乳酸菌都裹进了青团里!在这一波波带节奏之下,青团这个清明节的传统食物,也变得“时鲜”起来。

家中向来没有做青团、吃青团的习惯,今年却想在多事之“春”增添一点小小的仪式感。老夫头悬梁锥刺股地努力研究了许多天菜谱,在有馅无馅之间纠结良久、在甜咸口味之间徘徊犹豫。家中二宝一个喜欢甜一个喜欢咸,一个喜欢豆沙一个偏好咸蛋。好不容易终于下定决心,小白入坑第一次做青团就要大无畏地挑战高难度系数、一次性满足两种口味的紫薯咸蛋黄口味。事前准备工作出乎意料的异常复杂,要买的原材料一大堆,艾草粉、糯米粉、豆沙泥、咸蛋黄、芦叶......自己都很想情真意切地劝自己一句,真的是不zuo不会死!

嗯,今儿就是寒食节了,菜鸟显示各式材料还在路上快马加鞭地飞奔着。还好我有先见之明,为了避免自主研发失败的尴尬情况,预定了某爆款三味青团礼盒,估计能赶在清明前后送达。不知道为啥,总觉着家中二宝得知自制青团暂时不会上桌之后,偷偷地长舒了一口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