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英语的意义

2018-05-14  本文已影响0人  浩若烟海

我们大家从小就开始学英语了,但是大部分人除了考试之外,可能从来就没用过,那为什么还要学英语呢?

前几天刷到一个视频,内容是介绍外国人的网络用语,比如Ty的意思是Thankyou ;LMAO的意思是Laughing My Ass Off,应该是表示笑得屁眼子疼 ;还有非常常见的lol,这并不是咱们打的撸啊撸,而是laugh out loud的缩写,也是表示十分好笑。

发现一个特别奇怪的地方,就是这些缩写,中国人从来不用。比如要打谢谢,只需要按两下“X”加上一个空格,或者要表示哈哈,只要按两下“H”,加个空格就行了。并不需要额外的简写去表示,这都要归功于汉字的输入法。

但是这又有一个疑问了,为什么英文没有输入法呢?为什么英文单词就必须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打上去呢?

其实在计算机语言中,英文是有输入法的,比如你要打“integer”,只需要打一个“i”,后面自动就会出现“i”开头的单词供你选择。

为什么平时聊天的单词就没有呢?因为计算机语言是有限的,比如“i”开头的单词,在某个计算机语言中可能就这么二十来个。但是如果放到整个英语中去,那就是接近无限了。

比如要打“compete”,得先打“c”吧,但是“c”开头的单词太多了,至少得把“com”打上去吧,“com”是个词根,要想确定,那还得再补一个“p”上去。本来以为这样就能选到了,这时又发现包括“comp”的常用单词还有company、compare、complain、complex等等,想要确定还得补个“e”上去,等补完了就会发现“compete”这个单词基本已经打得差不多了。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吗?后面的“te”仍然不能让输入法自动给你补上,因为它并不知道,你是到底是想要打动词形式,名词形式还是形容词形式。如果是动词形式,又会牵涉到各个时态。最后结果就是,必须把它完整地打完,才能把这个单词最终确定下来。

这个就是学习英文最大的障碍,单词太多、太复杂、记不住。而中文就没这些问题,学中文的难点在于,这个字明明认识,但死活就搞不明白它是个什么意思。

比如“道可道”中的“道”是什么意思?“天命之谓性”“性即理也”中的“性”“理”又是什么意思?别说我们搞不明白了,到目前为止,全中国都没一个搞明白的……除了这种特别装B的哲学词汇,还有各种典故,各种通假字,各种避讳。比如李白的《送韩侍御之广德》中有这么两句: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有人看了之后觉得不通,就把“泉明”改成了“泉声”,“月色”对“泉声”,多工整啊!其实“泉明”的原意是“渊明”,“送泉明”就是送给“陶渊明”的意思。因为唐高祖叫做“李渊”,你必须避这个讳,所以就把“渊明”改成“泉明”。你看,这就是中国人矫情的地方。

所以中国的文字是非常不利于信息传播的,因为太简单了。一个字、一个词,往往可以表示很多种意思,信息的不确定性非常大。而且就算真的弄明白这个字的意思,也得根据语境、根据背景去揣摩。我们的“晚安”和鲁迅的“晚安”,能一样吗?

在这一点上,复杂的英文有优势了。一个单词可以把词性、时态、人称,都给确定下来,这样就减少了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流失。所以在很多严谨的场合,比如金融商务、计算机程序,都会使用英文。现在在工作中,我们也经常会在中文里夹几个英语单词,特别是那些出过国的人,回来之后说话基本上是中英混搭。很多人觉得他们是想要显摆,其实更多时候是因为,某种意思用中文没办法去准确表述,只能用英文来代替。

为什么世界顶级的科学家大多出在外国?为什么中国的文化底蕴最深厚?

很有可能是因为,中国字就像是一个压缩包,把1个G的内容,压缩成100兆,剩下的都得靠脑补。虽然利于传播,让人有想象的空间,但是信息损失量太大,不利于精确的研究。而英文虽然复杂无比,对记忆里要求高,但是准确,信息损失少,不过同时也就失去了很多脑补的可能性,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

这也就是为什么英语教学是不可缺少的,它不仅是作为一种工具,更能让人从含蓄、矫情、装B的中文思维中摆脱出来,进入另一种复杂、准确、浅显的英文思维,让我们的思想多一个维度。

这大概就是学英语对普通人的意义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