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朱砂痣
慵懒的风吹过校园,穿过操场,抚过操场边上的挺拔白杨以及婀娜的垂柳。树风中学操场上正在进行一场紧张而激烈的篮球赛,高三(8班)的白杨人如其名高大帅气,是篮球场上飒爽英姿的中锋,也是校园里面妥妥的校草级别的人物。球场被白杨的粉丝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都来一睹偶像在这场激烈的冠亚篮球赛中的出色表现。
粉丝里更多的是不懂蓝球的女生,她们头顶烈日、叽叽喳喳、熙熙攘攘,只为亲眼目睹白杨在篮球场上的迷人风采。随着白杨一连串行云流水的运球、过人、上篮……潇洒的动作、帅气的身姿引来场外无数“球迷”的尖叫声,现场掌声雷动。中场休息时大汗淋漓的白杨径直走到同班女同学马新面前,顺势接过马新已经喝了半瓶的水,“咕咚、咕咚”就给干完了。这一在他们之间寻常的举动引来好多女“球迷”心碎的叹息,夹带着的还有一记马新温柔的白眼。
马新有着一头短发,短发有时候会在阳光下闪起细碎的光,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那抹灿烂足以融化最坚硬的冰川,张扬与细腻在她身上交织,自成一片独有的星光银河。她就属于典型的“假小子”形象,与淑女、美女、靓女是一点都不沾边儿。但即便是如此,她也是白杨心目中常驻的“白月光”,其他任何类型的女生都入不了他的眼,更入不了他的心。从小一起长大的马新也是从心里对白杨有了深深的依赖,你别看她平时大大咧咧,对任何事情无所畏惧的样子。但心中却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和白杨考上同一所大学。
他们之间很有默契,每当白杨打完球,场边总会有马新递来的毛巾,还有半瓶或满瓶的水。马新的课桌里每天都有不重样的早点,包子、馒头、油条亦或是花卷……还有那怕是在课堂上无意间的回眸,也能遇见白杨那抹灿烂又会心的微笑。唯一的遗憾就是,他们虽然是邻居可民族不同,白杨是回族,马新是汉族。这是在他们慢慢长大后,得知他们这两个民族不能通婚时心里难免会很担忧,甚至是隐隐作痛。但是他们揣着人定胜天、爱能战胜一切的坚定信念,甜蜜的走过了紧张而激烈的高中生活。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相互鼓励,努力学习,白杨和马新最终如愿以偿的考进了梦寐以求的同一所大学。在大学里时间比起高中生活宽松了很多。学习之余都是他们俩甜蜜的身影,晚饭后手牵手漫步在校园的湖边,一起去感受落日与晚风的缠绵,一起看落日的余晖洒在湖面上,一起畅想未来的美好,一起诉说心中的小秘密。每逢假期,他们就会结伴回家、一同返校,每次回家的路是他们最甜蜜的旅途。
家乡贫瘠的西北旱地长不出娇艳的红玫瑰,注定他们的爱情里好像少了温柔似水的浪漫。大一的时候,白杨也学着城里的同学,浅浅地浪漫了一把。当白杨用节省下来的生活费,帅气的捧着11朵娇艳欲滴的红玫瑰花束,出现在马新过生日的现场时,马新脸上是惊艳、幸福的泪水和开心的笑容!白杨宠溺的摸摸她的头,无比坚定的承诺,以后的每年生日我都会让你像今天这样的浪漫、幸福。承诺如昔,大三那年的马新生日,由于白杨家里有个特别重要他不能缺席的事情而无法赴约。但是,几经周折,在那个有着橘红色夕阳的傍晚,马新竟然收到了白杨托花店老板送过来的红玫瑰花束。她抱着那束代表着无限爱意的花束独自徜徉在校园夕阳的余晖里,憧憬着他俩未来的美好生活,心里面荡漾的幸福如同风儿拂过校园湖面的涟漪,一层层一层层的往外涌动。
转眼他们大学毕业,各自走上了工作岗位,到了适合婚嫁的年龄,白杨带着他们当地最尊贵的礼品、满满的诚意去马新家里提亲。刚说明来意就得到了马新全家人的极力反对,社会舆论、民族隔阂、家长观念犹如“三座大山”砸在了这对青梅竹马的恋人头上。尽管婚事受到了重重阻碍,白杨依旧对马新照顾有加,对马新家里、亲戚的需要帮忙的时候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会身先士卒、亲力亲为。有机会一起出去玩的时候,除了马新甚至是对她的兄弟姐妹都会给予悉心的照顾,主食、零食、饮料、水果都会准备的样样齐全、面面俱到。
在白杨遭遇了无数次提亲失败,在村里同龄人都陆续结婚,孩子都满地跑时,在白杨和马新分别成为各自村里的剩男剩女时,在马新的跨入三十岁门槛时,在白杨长达多年的执着以及马新以死对抗家里的执拗却毫无作用时。为了不耽误白杨的幸福生活,马新彻底崩溃的向命运妥协了。她顺从了家里所谓最好的安排,和那个见了三次面马路上遇见还不认识的人走进了婚姻,成了家。
彩礼无所谓,婚纱无所谓,婚礼无所谓,她抱着“结婚对象不是你,是谁都无所谓”的心理和这个陌生的男人拍了婚纱照、领了结婚证。
“找个合适的人好好生活,往后你的生活里不再有我……”马新在要结婚的前一天晚上悲疼欲绝跟白杨告别。
“我支持你所有的选择……”白杨也是潸然泪下,无奈的离去。
白杨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婚车载走了他心爱的女人。多少个无眠的夜里,他把信息对话框里的“你还好吗?”删了无数次,多少个失魂落魄的日子里,他把那个烂熟于心、刻在脑海里的电话号码按了无数次,又删了无数次。
终于在马新抱着孩子回娘家,让他好好生活的期盼里,他匆匆的相亲、结婚!按照人们惯常的习俗按部就班的开始了他的婚后生活,上班、下班、回家做饭、陪妻子、带娃……
由于有曾经最好的那个人做参照,婚后由于感情不和,三观不合,马新和丈夫吵闹不断,生活过得一团糟。经历了四年不堪回首的婚姻生活,在孩子三岁的时候,马新和婚前没有感情基础、婚后没有多少共同语言的丈夫离婚了,带着满腹的心酸和三岁的女儿回了娘家。
“我们还可以继续在一起吗?”已为人父的白杨眼里满含期待的询问道。“孩子是无辜的,你的妻子更是无辜的,还有民族的隔阂是我们之间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马新为了不让白杨再有非分之想,为了他已有的“安稳”生活。再次听从了娘家人的安排,带着孩子嫁给他人为妻。
第一次下定决心结婚让马新逝去了往日明媚的笑容,这次再婚更是迫不得已。随着时间的流逝,心中的创伤越来越大,开始侵蚀她的每个细胞、五脏六腑。马新为再婚丈夫生下了一个男孩后一病不起,药石无医。白杨在她弥留之际赶到,她费力的对他说出“好好活着……”后,流下最后一滴泪,就走完了她短暂而又苍白的一生,匆匆的撒手而去。
没听过喇嘛念经,没见过阴阳看坟的少数民族白杨,却不声不响的跟在喇嘛、阴阳后面,默默的料理着马新的一切身后事宜。无惧世俗偏见的眼光,无畏人群中窃窃细语的说辞。没有可忙活的事情时,他就坐在灵堂守灵。一连三天,他总是凌晨六点多就来灵堂,半夜才回。
不说不闹不流泪,不吃不喝不打扰,中午自己点个外卖,匆匆吃完又坐在那里静静的守灵。神情肃穆,像是在回忆,又像是在缅怀……
最后的诀别时刻还是到来了,马新的灵柩起灵了,白杨随送葬的队伍一起,扶棺而行,一直坚持着送最爱的女人到墓地!他颤抖着双臂亲手握起铁锹,小心翼翼的铲下每一锹土,缓缓地洒在棺木上。生怕铲的土太重惊吓到马新,又怕土块太大砸疼了他的爱人,更怕铲的太快,黄土埋了此生最爱,会此生不见、余生不念。
“我要陪你走完最后一程”的信念支撑着白杨料理完了马新的身后事。拖着一身疲惫回了家,他犹如大病一场后的虚脱、木讷、卧床不起。不吃不喝的睡了三天三夜后,他不得不开始他的正常生活,对父亲母亲孝顺,对妻子儿女关照,甚至偶尔也会去看看马新的父母,还会在每年的清明节为马新亲手奉上一束她曾经最爱的红玫瑰花。
在外他是别人眼里单位上的最强支柱,在家他是父母的孝顺儿子,妻子的模范丈夫,儿女安全感的来源。只是他心中那块空缺的地方却是永远无人能够企及的朱砂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