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英语课的思考

2018-07-05  本文已影响0人  Andrew_LYU
鲜活的一天,从起床的那刻开始!

< 感谢小能熊的网络课程,仅用于个人的笔记 >

引子

之前,自己总是喜欢研究一下目前现有的英语学习方法,不论是自己看过或听过。但是正印证了“知易行难”这句话,我总是无法有效地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
而在小能熊@MzSavage老师的单词课里,我又重新理解了自己英语阅读、书写方面的理解。甚至有一种感觉,自己这么多年来是不是学的假英语。

而这也启发了我自己的一个思考:正如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所说的“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我们在平时在学校里学习,应该培养好自己的兴趣,找到那些能让自己不断进步的人,向那些的优秀的人来学习,而不让自己被一些所谓的标签束缚住,而变得越来越不喜欢自己,利用好在学校的大段时间来学习,利用好自己的碎片时间来整理、记忆自己的所学,“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笔记

孔圣人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是真得听进去了么?
我总是喜欢用“现在时代不同了”,来骗自己。可是真理是放到哪里都不会变得,真正会变得只能是人吧。
如果每读一本,每看过的东西,其实是在与一个高人来对话,可是,自己又从高人哪里学到了什么?
如果学不到高人的一招一式,最起码要看到高手如何应对情况的吧。
正如学开车一样,真正会开车的,不是要去严格的把教练说的话记牢,而是找到最底层对开车的理解方式,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抽象出一个模型,抽象出一个方式来指导自己,可能一开始这个模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我们能够在实际中不断地检验它,修正它。
正如查理芒格所说的一样,人的一生可能依靠多少个模型就足够了。

1、句素(意义的最小单位)
2、句子的最基本结构
3、心理架构
4、意义理解

可以说,这种学习方式是启发思考的。之前总是在一些不重要的80%上下了太多的功夫,而没有重视那真正重要的20%。
在哲学课上学的联系、变化、质变量变规律都在课程里面冲撞了。
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联系吧,而自己学了好多年,学得最得却是如何去断开联系。
其实,我们这种简化问题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不要妄图给出最正确的概念,因为实际问题复杂得多,我们永远是在做问答题,而不是在做选择或者填空题,因为这些都给出了最理想的条件了,你必须,在这些理想条件下,把这些假设完成。
说白了,给出了那么多条件,就是想告诉你,你要这么做这么想,否则,就不用费那么大的劲给做出那么多的条件限制了。

Andrew LYU 第30篇简书笔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