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研究所幽默文学谈写作

年终特献|《幽默文学》专题十一月份未收录稿件回复函合辑

2016-12-31  本文已影响364人  图特亚斯坦

2016年的11月份,是《幽默文学》专题成立以来,收到投稿最多的一个月。承蒙奇思妙想群里几位热心朋友的宣传,一些写作者慕名投递。稿量剧增,又恰逢工忙时节,以至时近年末,这部分来稿犹未能细细品读,深表抱歉。

这期间,也有少数作者由于等待时间过长而撤回投稿,我对这几位朋友同样心怀愧念。而历经两个月时间的洗刷,仍然对传说中的“拒稿信”(大雾)有所期待的朋友,我不得不慨叹他们对自我精进的热切,以及对我本人无上的信任,于此处一并表达我内心深埋已久的感激之情。

所谓“拒稿信”,其实只是一个意外,本来我也并未打算给投稿写多么详尽的回信,主要原因还在于个人素来散漫慵懒之个性。但因为审稿拖延时间较长,不以一定质量的回应作为对作者们久等的补偿,恐怕也说不过去。而以本人水平之抓襟见肘,也配不上对别人的文字指指点点,因此,说“拒稿信”的话,太霸气了,本来想叫“意见书”的,想想也不算是什么值得借鉴的东西,姑且算是比较长的一个评论吧。(包括解读和改进刍议)

在此强调一点,被拒稿的原因主要是风格不符合本专题而已,与水平无涉。以下我就几篇被“拒稿”的文章写几点看法,有褒有贬,仅代表个人,只为给作者提供一个“他者”的观察角度,与正不正确亦无关。

投稿作品:《最强刀法》等4篇       作者:黄小凯


看到文章下面的评论,很多朋友都把凯子叔的文字定义为“童话”,可能也包含“寓言”的含义。

通读了这四篇故事,我想,它们应该不只是童话,因其有一些儿童所不能理解的东西,而这种内涵,并非一个童话所能够“灌输”给“孩子们”的。

因为它是一种极模糊的概念,我只知道它是一个方向,但那个方向并不是为了指向何方而存在的。作者更像是一个无意于那些装点门面的“人生智慧”,也对那些被历代墨客咀嚼过的圣贤书了无兴趣的花匠,却在反反复复地精耕细作中,熟参生命的圭臬。可是他不用文人的词汇去表达,而是用花语在写作。

所以他的花是好懂的,可当花开始说话的时候,读者便听不懂了。

这样的文字给人特殊的感受,作为一个意外闯入的读者,你会陷于下山時的毫不费力,和上山时的辛苦登攀之差距。而凯子叔的文字,恰恰是以前面占九成的通俗平易,与最后一部分似有若无的玄机对抗的一次次演练。而事实上,当读者读完前面那九成的时候,故事的意图早已彰显。这样美妙的共鸣点却在结束了最后那部分的阅读之后,从会心欲笑到僵在原地。

最后的彩蛋或许并不重要,毕竟我们已经在作者手里得到了一个结局,那个结局足够使这不长的一篇故事自圆其说,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非要抓住那个彩蛋不可呢。可是我也在想,即便它短小而莫名其妙,与故事的主体隔开一段孤寂的时空,却必有它自我的生命力。这特殊的一段,往往是很淡的,可见它是从遥远的地方而来,它像鬼魅一般,呈现无法断言的神秘气息。它是市井的、调侃的、老到的,可能这整篇文章,恰恰也是因它而起。

行文语言方面,凯子叔是个“无为”的风格,看不到任何雕琢的痕迹,也没有任何试图表达得更好的努力。有些人总想让文字更有色彩,便用一些暴露智商的修辞,凯子叔则干脆全都不用,这可能也是他的文章篇幅普遍较短的原因。凯子叔的车子里只装故事,没有打翻瓶瓶罐罐的顾虑,这与其平俗的主体内容也是基本相吻合的,只在部分篇目中稍嫌单薄。在用词上也表现出经济实惠的作风,略为冷门但是能靠得上边的词语都能信手拈来。文笔简洁且较流畅,没有明显的问题。

投稿作品:《脑洞超市》        作者:隋云


这是一篇用心的故事。

作者的眼睛很热,能将平日接触到的细碎信息拼贴在一篇文章之中,人物形象言之有据,捕捉准确,足见作者发自内心理解他人的愿望,以及对“身边人”的关怀。这种关怀贯穿于全文,感情基调有始有终,渐次醇厚,在临近篇末之处达到高潮。结尾也同样意味深长,是一个经典的叙事结构。

作者的听觉也非常敏感,这是一篇由声音架起来的文章。几个重要人物的出现,都是“先声夺人”的——最先呈示在读者眼中的,恰恰都是听觉感受。声控系统在前期起到了引出人物的作用,而到了“图特”那段,则干脆由“他”自己充当声控。在接下来的描述中,杜冰不断地“笑”和“念”,也白“嘤嘤哭泣”,长街则“声音嘶哑”。到了最后,风开始“嘶吼”,人迈着“沉重”的步伐。整个故事,经历了一幅心电图般的音量起伏,随着故事的发展,情绪的渲染,牵动读者的心。

显然,作者并不打算在这篇文章里表现多么深奥的智慧,但有一个主题预设于她心中,那就是“关怀”。或许是因为作者原本就是如此的一个人,当她想要编一个故事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以表现本心为先。所以我们看到她经营出这样一个情节,构成情节的系统,却是最冰冷的商品交易流程,批发商-中间商-顾客。

为了使“买卖三方”关系更加紧密,作者把“超市”的概念偷偷换成了一般商店,如此使“杜冰”这个“中间商”变得举足轻重且富有人情味。在这条供应链上,批发脑洞的也白和采购脑洞的长街这两个原本很难遇到一起的角色,被意外地放在同一情境中。“脑洞超市”出于种种原因经营不下去了,作为命运共同体的三方,都黯然神伤。这本或只是经济利益上的损失,但由于焦点商品(脑洞)之抽象,使感情上的失落成为主导,并且顺理成章。

而作者想要表现的自然也非利益关系。可想而知,如果真需要脑洞的话,供应商也白大可直接与长街交易,并不需要经过杜冰,这个链条也可以成立。所以这一层面被作者无限淡化了,而代之以对情感寄托的强调,不管是详尽的“销售记录”,还是三方之间的彼此鼓励,抑或对即将逝去的时光之感慨,都在表明“脑洞超市”的象征作用——它的存在,更像是一种纯粹的人文关怀。

至此,读者恐怕也都注意到一个奇特之处,就是在除了供应链上的三方之外,作者又加入了“图特”这样一个角色。他看起来是一个完全“可有可无”的人物,他的出场,似乎只是为了来告诉大家“冰雹要来了”,就像是一个宣读圣旨的传令官。脑洞超市的关门主因在于“屡屡亏损”,而天灾只是加速了它倒闭的进程。但是关店的无奈,或许可以用“天灾”来掩盖,这样的双线设置,不禁让我想起张爱玲的一句话:

“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

故事中的角色可能也有这样复杂的心情,这场天灾来得很及时,非常及时,作为“脑洞超市”的实力拥趸,我们也宁愿天天下冰雹,不单“千年不遇”,最好千年不停。因为脑洞超市经营不下去了,而我们打心底不愿直面这个事实。天时成就了命中注定的“关门”,大家心里很无奈,很悲伤,但比之没有天灾这个外因,心里还是要好受一点。而“图特”这一角色的设定,原本就是嬉皮笑脸,插科打诨为主,是他带来了一个“坏消息”,而其实却也是个好消息,作者赋予他这样一个重要的任务,使一个悲伤的结局透出一点动人的光芒,而这个责任,也只能由这样的人来承担。

我想,这也许就是作者对故事中所有人物的关怀,各得其所,并一一对善良报以馈赠。

当然,这篇文章中也有一些小问题。比如语意重复。举例如下:

也白嗫嚅着说道,没了刚才的神采奕奕。“也白啊!谁又是天生就会写故事的呢?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慢慢走出来的。你没有尝试过写满五十万字,怎么知道不会有奇迹呢?”杜冰又是一番劝慰。

杜冰那句话本来就是“劝慰”了,读者也都看得出,因此后面那句“杜冰又是一番劝慰”就显得多余。

又比如,人物“长街”和街道的名字重合,不知情的读者容易搞混。

一些个瑕疵不能抹灭它的优势,这是一篇情感十足细腻的文字。

投稿作品:《且把浓情化作诗两行》        作者:超帅二大爷


首先得表明我的立场,这篇文章我可是一点都看不懂!什么阳性啊什么的,听都没听过。

这是一篇奇思妙想文,因此也就无所谓合不合事理的问题。即便如此,作者还是在文末设置了一个出人意料又符合常识经验的结尾,使读者会心一笑。一个疯子讲了一个疯故事,而另一个自以为不疯的疯子信了,这是作者的一个小幽默,也是一处加分点。

除了这一点以外,通读全篇,我觉得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① 文中遗漏了一些标点符号和文字,显得不够严谨。比如歌曲《童话》,最好还是加上书名号。“穆二花’曹操,趁人间阴气作盛,叛离地府,来到人间为祸这世界的情侣。你可知罪,还不快快束手就擒。‘”这段,主语后面的动词不见了。另外,还有一两个病句,有些词的词义不太明确。

② 虽然内容是以荒诞为前提,但是个中情节还应尽量做到自圆其说。比如老鬼曹操的犯罪动机不是很充足。曹操在世之时,地位至高,要女人召之即来,虽然也有鞭长莫及的时候,但不至于对大小乔就这般执着,以至于变成鬼也要拆散情人眷属。与其雄才伟略的历史形象相差较远,由此构成情节发展的主要动机,稍嫌牵强。

③ 细节处理上也有不合理之处,叙述耐心不足。曹操自诩“千年老妖”,实力惊人,但是下一句,却一两下就被一把破雨伞收拾了,不合情理。即使结果是一样的,也最好让他再多折腾一会儿吧。

④ 小情侣在公园里遇到的那个老人,按理说也是曹操的化身。但是既然曹操那么恨情侣,本应该引他们上钩才对,又为何善意地提醒他们离开呢?这里只表现了厌恶,与深层次的仇恨还是差之千里,这也造成后面的情节发展理由不足。

⑤ 部分细节目的性不强。比如说光良的歌,除了强调05年的夏天以外,并没有特别的作用。如果说引用的那段歌词昭示之后小情侣之间“急转直下”的情景,也不太靠谱。另外,钟楼的细节好像作用也不大,尤其是钟停在“三点五十分”,如此精确的数字,一般来说都会有一定寓意,但又没找到。

整篇文章看起来略有点仓促,准备不足。这是病,得治!治疗方法是,写故事前打个提纲,每一部分清晰地列出来,哪里铺垫,如何铺垫,哪里高潮等等都设置好。故事动机也值得深入挖掘一下,之后写起文章来,会更沉稳,心里有数。写完再对比提纲,看看完成度如何。

投稿作品:《疯人院.生殖器列传》上          作者:凉粉小刀


这又是一篇我完全看!不!懂!的稿件。哎,这年头人的思想啊,都太深邃了!当然,为彰显我专题一贯的包容度,秉持一视同仁的创办宗旨,这样的文章也是有可能收录的。然而,关注《幽默文学》的人群大多为纯洁无暇的年轻女性,我确信她们也是看不懂的。

通读此文,我开始庆幸我退疯人院退得早,不然恐怕也无法置身事外。当我看完《上篇》之时,我已然目瞪口呆,直至看了《下篇》,这才回过神来——刚才简直是大惊小怪!刀叔这种雌雄同体,集两性繁殖任务于一身的特殊能力,着实令我感佩造物主之慷慨。刀叔阅历丰富,在男女之间左右逢源,身兼女偶与面首,而疯人院诸君无私地成就了他。从那细致的描述当中,我们不难推想,除了第一位出场的“不流”以外,其他人竟然都可以不计前“衔”,倾“囊”相授,为艺术献身,我为他们这份坦然鼓掌。在我退群之后,疯人院大家庭一如既往的友爱和睦,使我殊为宽慰。

从这若干段零落的描写当中,读者可以轻易捕捉到作者本人的好恶,首先他爱老周,爱曲忌,爱凤凰,当然,他更爱女人。所以关于上述几位的刻画,要相对精彩一些。前面三个人物本来也应该非常重要,也许作者是慢热的,他需要一些前戏作铺垫。我大致在心里默念了开头三段——刀叔的前戏是10秒。如果说在这10秒钟里他内心还有顾虑和羞涩的话,那么从老周开始,洪闸便被冲开。迎头赶上这股巨流的老周是不幸的,他甚至连固定的形状都没有。

老周之后的两位也未能交上好运。叶老板是锋利的,阿艮是透明的,透明得连具体构造都能看得清晰,在阿艮面前,叶老板的刀子陷入无物之阵。“如平静的海面,透过碧绿的肌肤”,看来阿艮那话儿像一块煮熟的冬瓜,原本可以拿来泡茶,结果却炖了鸭。

作者关于曲忌的那段评述,颇合我心。毕竟曲忌的文字我看过一篇,大致一如文中所言。这体现作者的认真态度和较准确的感知力。而就像陆神所说的那样,凤凰是个温和的男子,他宁愿牺牲自己本已无多的快感,也要成全心爱的女子免于苦难。作者是善良的,即便他心底浮现的是触目的“无力感”,却还是挣扎着为传主找到了“舒缓而深情”作托辞。

《下篇》所涉皆为女性,读者可以从“海琳”那段读到闪避,从“琉璃”那段读到较劲,从“铁钉”那段读到凌厉,从“布边”那段读到顿悟,从“塘主”那段读到一个我一时概括不出的形容——她在一处与我无关的地方野蛮生长。

上下两篇对比起来,有一个较为微小的差别。从《上篇》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是借助于人物的作品去了解人物,时不时地引用他们的金句显示了刀叔对他们文章的密切关注。而在《下篇》中,刀叔明显地对人物本身更感兴趣。当然啦,考虑到本文作者的性别和荷尔蒙水平,这一切也就理所应当,但至少有力地回击了那些针对作者性取向问题的别有用心的传闻。

投稿作品:《一颗流浪的止痛药》系列(4 / 12)        

作者:层层姓卢


这篇文章实在太长了,而且作者还非要在题目前面标注“中篇”二字,也就是让看稿的人明知山有虎,不得不向虎山行。这是我在简书里遇到过的唯一一篇,光看标题就想哭的文章。

于是,由于篇幅过长,不便就各个故事逐一解读,更由于小编在哭,视线模糊,所以写不了很多了,简单说两句:

① 这个中篇构思得精巧,环环相扣,从一个小故事到另一个,每个部分篇幅适中,安排得很合理。

② 作者在叙述方面有一定经验,给故事中绝大部分人物都起了外号,省去了很多麻烦。兼之形象生动,方便读者识认。

③ 这是一篇读起来很轻松的故事,好玩有趣。不过,幽默技巧的使用比较单一,主要以纠正口误和时下流行的网络体为主。

④ 部分故事比较概念化,缺少特别引人注目的情节穿插。由于视角的限制,叙述手法也不够丰富,大多以“药丸”的惊怪完成衔接或转折。

⑤ 小说结尾不错,“药丸”最终如愿以偿,并通过女孩在一篇文字里留下重重的一笔。但有个问题是,经过12集的颠簸,它保质期怎么还没过?

作品:《删除》         作者:长街柳影


长街在一个多月前投了一篇叫《我有个秘密要告诉你》的稿件,内容是经典新解,符合专题的要求,所以收录了。不过因为审稿让作者等了很久,本人十分过意不去,因此挑选了他最近的一篇文章,稍微写一点评论,也就是这篇《删除》。由于此文早已被一众大神“撕烂”,我只能拾点边边角角作几句浅议,聊备一格。

这是一篇讲述都市职场与情感的短篇,由于主题所限,想要真正写得更有深度,恐怕也很难。此文同样遇到了这个困局,这篇3700多字的小说,最后以“渣男该死”四字结局,细思来却有一点莫名其妙。

整个故事中涉及一男三女,由一男串联全局。三女就像三面镜子,为了倒映男人某方面的性格弱点而出现。然而这三面镜子照出的这男人个个不同。从坏上司到坏老公,最后是一个糟糕的投资对象。全文写的是一个男人,这个男人失败、贪色、而且不幸。从措辞上看,作者的立场颇为鲜明,对主人公没有表露一丝丝的同情,这令我感到意外。从文章始末的描述当中,男人身上的这些缺陷,到底应该归咎于谁呢?难道他真的犯了不可饶恕的罪吗?

对员工稍嫌粗暴,提出无理由的删改要求,其实在他所处的位阶上,也是极普遍的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毕竟作为一个主编,如果员工写的某段文字真的有噱头,有助于平台,上司也不会傻到故意抹杀,最多将属下的功劳据为己有罢了。就文中的描述,明显那个员工自己也有点搞不清状况。何况主人公能把稿子改得“面目全非”,说明这人工作十分认真,而反对标题党那段更是使他形象瞬间高大。

妻子打电话过来,他同样粗暴对待。我想,作为老夫老妻,如果伴侣经常在上班时间打电话来问这问那,表现出烦躁和厌恶似乎也是人之常情。由此说他是个坏老公,应该也比较牵强。从道德的层面讲,他唯一的罪状或许是搞婚外恋。但是这桩婚外恋情却更显出他的不幸。首先,这不是一段单纯的恋情,虽然他是利用职务之便办私事,但他自己也是被利用的对象。其次,在单位里,他同样有诸多身不由己之处。最后,他甚至对这个小三没有任何的掌控力,只能目送她单方面痛快分手。

这样一个悲惨的男人死掉了。读者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失败且不幸的人没有好结果,如此“天谴”,未免量刑过重。

如果说这是一道证明题的话,那么作者所举的这三个论据,在支撑文章主旨方面,还是偏弱了,无法令人信服,更无法在情理上满足“删除”主人公的充分必要性。作为读者的我,之所以临阵倒戈,反而对主人公抱以怜悯,愿意为他作几句辩护,也在于故事因果互证的设计上缺乏深思熟虑。

另外,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稍嫌松散,一个人物在完成了出场任务之后,便被抛弃在空气中,这一点尤指那位女下属,她在之后的两千多字中竟然完全消失,与前面大费周章的描写并不相称。

而这篇文章最大的问题,也就是“大费周章”四字,

修饰词方面:

一、全篇同义或近义的形容词堆砌过多,过分小心,看起来周详却单调,无法给读者提供更进一步的信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用力过猛,反显啰嗦。见下例1、2、3、5、6。

二、经常使用表示评价或维持时间较长的状态词修饰一个动作,如例1、4中唾沫横飞地训斥,熟门熟路地来到。

三、修辞过于简单粗暴,缺乏个性,比较形式化。如例1 、5 。

1.唾沫横飞地训斥着,全然不顾女孩一脸委屈的表情。女孩垂着头站在办公桌对面,两手牢牢地抓住衣角,几次想要开口申诉,始终无法在男人连珠炮般的责难声中找到机会。

2.然后才接通电话,压低声音,急促而粗鲁地说道:“干嘛?我在开会,现在不方便。”

3.男人紧蹙着眉头,没好气地说 / 男人粗暴地打断了女人的絮叨。/一把抓起座机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暴躁地吼道

4.六点整,男人把车停在一栋居民楼下,径直上楼,熟门熟路地来到一间屋子前

5.任由那两条大长腿如同纠缠的蛇一样环绕在他的腰间。

6.仔仔细细地对着镜子端详了一会儿 / 大摇大摆地走出自己的办公室睥睨着一众正伏案奋笔疾书的下属,满意地离开了。(①端详没有不仔细的②不必强调“自己的”③睥睨着?着?)

形容词的使用应以精准扼要为上,不宜对每一句子成分平均使力,甚至不遗余力。好词要用在刀刃上,如果一篇文章里没有一两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好词,说明这篇文章没有“刀刃”,反之亦然。

动作描写也没必要从头到尾详述,恨不得将每一帧都写下来。如若场景十分重要,也可在丰富句式上找突破口,描写动作的过程中,穿插阐释性文字,就不至于将一长串动作赤裸裸地甩给读者。

对话方面:

文中对白的语气把握得不太准确,大部分情况下无法表现人物应有的心态或神态。如下面的例子:

1.这句话删掉,这个词也要。亏你还是中文系毕业的,写的这是什么东西!(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口吻差距较大,特别是“要”字的使用,反而削弱了粗暴程度)

2.除了眼睛大,其他一点让人感兴趣的地方都没有(这句话比较像转述,不太像自言自语,讲得很麻烦。另外,这里有个小暗示,就是这个男人喜欢“眼睛大”的女生,这一点如果能在后面写“小三”的时候利用一下,能够使全文变得更紧密,也可以提高女下属这一段对全文的贡献)

3.“噢,我不知道你在忙。晚上什么时候回来呢?(太太这句话完全看不出“喏喏”的意思,倒是十分冷漠...)

4.说不好,最近社里任务重,反正今天肯定不回来吃了。(紧接着男人这句话,也看不出不耐烦的味道,还特别解释了一下,夫妻之间简直相敬如宾)

5.“好了好了,我知道了,挂了啊。”男人粗暴地打断了女人的絮叨。(相当甜蜜的语气,尤其那个“啊”字最虐狗)

关于主语:

由于文中长句过多,容易造成主语顾此失彼,如下面二例:

1.男人的脸色寒得如同窗外森冷的天气,指着一份被红笔涂改得惨不忍睹的稿件,...(脸色指着稿件?)

2.中年男人终于把他的脸扬起来,(男子的目光)挑衅似的迎上女孩有些胆怯的目光,(男子的)身子往后懒懒地靠在椅背上,(男子)把双手枕在头后面,(男子)语调不带丝毫感情。(此句实际上省略了四次主语,多个动作共用一主语,句子极长,且第一个主语负担极重,读完剩半条命。)

顺便吐槽:

1.这个男人去哪都是“X点整”,论时间观念之强,我只服他。

2.伸手抓住那双柔荑往两旁一分(柔荑这词用的,文雅是很文雅,读来却有种明清黄色小说的感觉)

当然,这篇文章也有好的地方,此处省略一万字恭维。对长街自然要高标准、严要求,否则对不起我的良心哈哈哈哈哈~


以上是我品读这几位朋友文章之后撰写的读后感。有些是对内容的解读,有些是对文字的挑剔,解读的篇章或许也有不当的拔高,挑剔的文字或许也有过分的苛刻,但并不代表前者优于后者,只是视心情而为之。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在细味他们的文字时,我也受到了很多启发,在此仍要感谢这几位热心朋友不吝赐稿。

今天是2016年的最后一天了,小编我也终于没有把今年的事情留到明年。书写至此,无意间看见简友陆地流沙发了一篇年终总结,兼准告别(?),心情颇为复杂。这几天离开简书的人太多,都是在这里呆了很长时间,默默创作故事的朋友。我站在原地,目送他们走远,内心唏嘘不已,唯愿他们往后文运昌隆。

而2016对我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年份,我想说,却又说不清。我相信,那些真正的收获,必是在可以罗列的成果之外。所以只能以此文,对这特殊的一年,做一番精致的告别。也希望这里的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得到文字的眷顾,快意地书写。


《幽默文学》编辑 • 图特亚斯坦

2016年12月31日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