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建立后为何要分封诸侯国?古人真的很聪明
周,本来是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周部族的始祖名字叫弃,擅长进行种植,在尧舜时期被封为“后稷”,封地在邰(今陕西武功县以及杨陵区一带),到公刘时将邰迁到了邠,到古公亶父时又迁到了岐山之阳的周原(今扶风县与岐山县的交界处),此后,周人在这里建造城池,耕种田地,训练军队,让专人进行管理,到商朝晚期的时候,已经成为了渭水中游的强盛诸侯国,到周文王姬昌时,将都城迁到了丰(今西安市长安区马王村一带),姬昌死后,儿子姬发即位,在沣河东岸营建镐京,公元前1046年,经过牧野之战,周武王姬发打败纣王灭掉商朝,建立了周朝,历史上称之为西周。
西周建立后,实行了一项重大的决策,那就是分封诸侯国,也叫做“建国”,即把除了周朝都城以及周边地区以外的其他土地全部划分为一个个诸侯国,让周朝的同姓宗族子弟、异姓功臣宿将、以及神农、尧舜禹和商汤等先王的后代去治理,比如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公被封在卫国,功臣姜子牙被封在齐国,夏禹的后代东楼公被封在杞国等等,这些获得分封地的人则被叫做诸侯王。
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内,又会实行低一级的分封,即将自己封国的土地跟人口分封给比自己低一级的卿大夫,这种分封叫作“立家”,卿大夫还可以把自己的土地分给再低一级的士,不过士已经是分封制中最低的等级了,因为士所拥有的土地仅够自己养家糊口用,没有多的土地再去分封给别人,因此,周天子——诸侯王——卿大夫——士,就这样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等级森严的分封结构。
各诸侯国的诸侯王,均享有封国内的土地跟人口,并掌握着行政、军事、经济大权,这是诸侯王所拥有的权利,同时,他们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包括向中央缴纳贡赋,定期去朝见周天子,保卫都城,随时待命,带兵跟从周天子四方作战等等。此外,为了更好的管束诸侯王,周朝还规定:如果一次不朝见周天子,就降低爵位,当时根据各诸侯王与周王室亲疏远近的不同,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如果两次不朝见周天子,就削减封地面积跟人口数量;如果三次不朝见,周天子就会带兵前去讨伐。所以,西周的分封制度是一套完整且规范的体系制度。
根据《荀子》的记载,西周一共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有53个是姬姓诸侯国,不过根据《春秋》经传的记载,则是一共有一百七十余个诸侯国,不过不管是71个还是一百七十余个,这个数量还是挺多的,也表明了西周国土的辽阔。
在当时,社会的发展水平还很落后,既没有今天这样便捷快速发达的交通工具,也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这就使得周天子不能够随时有效的控制所管辖的所有区域,如果某个地方发生叛乱,而又不能及时平定,那造成的后果就可想而知,而通过分封,诸侯王都听命于周天子,地方诸侯国与中央的联系加强,周天子的统治相对来说较为稳固,能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不得不说古人真的很聪明。
不过到了西周中后期,由于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分封制又没有随着发生改革变化,其弊端㛑渐渐显露,周天子的力量渐渐变弱,各诸侯王不再以周天子为尊,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跟巩固自己的地位,各诸侯国之间会为了土地跟人口发生战争,周天子已经无力制止,只能任由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相互攻伐的局面由此拉开了帷幕。
即便分封制到西周中后期已经不再适用,但是在西周初期,对于维持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还是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而到后来的秦汉唐等时代,帝王们又实行了与时代、国情相匹配的各种不同制度,不得不说,不管是在治理国家还是文化生产生活等方面,古人的智慧都是无穷的,五千年的文明能延续至今,继续辉煌灿烂,不是没有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