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课程体会
昨天上了本学期最后一次学而思综合素养课,老母亲终于结束了每周两个工作日晚上接送陪读学而思的日子,撒花~~~
对学而思最开始的了解都来自妖魔化的演绎,比如小区妈妈群的恐慌分享和传说中抢课的重重困难,这样的信息看的越多越好奇,反而很想了解学而思的知识体系,于是当当就成了小白鼠,去做了评测以后在5岁的暑假试着上了一次学而思20块钱的七大能力,课堂主要内容是目标搜索和找不同,可以看出想要培养的是基本的专注能力和效率较高的追视方法,框架是好的,但是丝毫不加掩饰的应试教育迎合性还是震惊到我了。
下课后征求当当的意见,问他还想不想再上下去,出乎意料的是他居然强烈要求继续上,我分析一是因为课上发的星球卡太对他胃口了,二是课堂内容对他来说难度不大,多少找到了一点成就感,于是一次不落的上完了暑假十次课。接着自然报了秋季学期的七大能力,接着综合素养是赠课,当当依然照单全收,一直上到了现在。
七大能力指的是专注力,观察力,动手力,运算力,思考力,记忆力,表达力,暑期得到训练最多的还是运算力和观察力,其他能力课堂确实有涉及,但是程度比较浅,除非家长回家能够带着巩固复习,否则不足以达到提高的层面,最多算是了解而已。
不过课程体系总体来说设计的还是比较立体并且贴合孩子的年龄阶段,每节课的背景主题都很生动,可以吸引孩子钻入知识点。记得有一节课主题是“让人又爱又恨的它”,讲的是摩擦力,要是让我自己讲,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说清楚这个概念,可是课堂上看孩子们的表现应该到最后都理解了,找到适合孩子的切入点真的很重要。
暑假十次课上完后看到当当的变化首先是数感提高了一些,条理表达也有进步,这两点其实把上学而思的时间拿来在家里大人带着教也一样可以提高,但问题是有几个家长能够真的带着孩子去扎扎实实的去遵循一个系统每天学习呢?所以这就是培训班的生存空间了,让孩子的时间起码比无所事事有意义一点。
当当最明显的进步其实是上课纪律性好了很多,他本身规则意识淡漠,在课堂总带着一种玩闹的态度,经常和其他几个调皮的男孩子受到老师的批评。到了后来能够克服自己做小动作和乱说话的惯性,对他来说算是不小的挑战。因此主要冲着这一点就续报了秋季学期的课程,毕竟快上小学,课堂纪律和对老师的尊重意识必须培养了。
秋季学期的课程和暑假每节课相比主题的广度和难度都上来了一些,到了上节课已经开始讲点线面了,算是正儿八经的平面几何知识,几种图形的特点,平行的概念等等都教给了孩子们。这也算是学而思的一大思路,提前教学,但是知识点的呈现和外化会花一些心思。另外学而思老师的培训系统一定相当强大,至今为止当当碰到的三个老师风格都出奇的一致,上课要求,知识点输出的方式基本完全一样,对课堂和小朋友的要求也一样。这背后一定是个精确到课堂话术和每一个节点的培训。
报了秋季课还送五次综合素养课程,其实就是计算课,这个课程比较中规中矩,最开始是数数的不同方法,比如五个五个数,接着数位概念,列算式算加减法,到第五次教的就是进位和借位的凑十法以及破十法。整体思路是符合数感逻辑的,但是课程丰富程度赶不上七大能力,进度也略显拖沓。我不是很想要当当上,但他自己依然坚定要上,好在只有五次,就带着上完了。但是依然觉得这些时间如果用来做别的可能更有意义些,我们两人的时间都是成本,每次陪读自己都会带一些工作去做,但是因为教室小,老师孩子声音都很大,工作效率比较低,每周两次真的伤不起。
学而思的选课系统是饥饿营销的典型成功案例,每种课程的时间,地点都要家长在APP里面选,或者说抢,在抢之前几天当然会收到信息说某天某某点课程开放,第一次到了那个点打开App结果系统已然崩溃,试了几次还不行我就果断打电话去选课,大概等了五分钟之后就有客服接听,然后报上了想选择的时间。后来发现哪怕一开始没选上,后期仍然可以再选,或者调课,不存在选不上课的情况,而且只要是自己想要的时段和地点,一般都可以调过去。但是这种选课机制给家长带来的恐慌感和危机感,无形之中加强了学而思的地位,更加成为一种传说中的存在。
总结一下,学而思的应试痕迹是很明显的,但没有僵化到可怕的程度,以后如果走中式教育体系,那么孩子面对的就是应试教育,这是现实,提前接触没有坏处,但是难就难在这个接触的时间点和度,如果太早,引起反感,后期再方法跟不上,那就需要花很大精力扳回正规,如果太晚,在明显落后于同龄人的情况下孩子的信心也会受挫,这个就是对家长的考验了,和孩子无关,每个孩子情况不一样是必然存在也必须接受的。其实说到底,针对学龄前的孩子,任何学习都是对家长的考验而不是孩子,有了这个心理建设再去看培训班,就能慢慢摸索出适合孩子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