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时代如何进行深阅读?
图文:@541思思
碎片化时代,如何进行高质量的深度阅读?
读了很多“如何读书”的书以后,我在日本斋藤孝所著的《深阅读》里,发现了3个深度阅读的共性。
《深阅读》拥有再优秀的头脑,没有问题也无济于事。
我在读书时若遇到作者的提问,会用括号把问题括起来。这样一来,我首先能弄清楚作者是以怎样的问题意识来写这本书的。
带着问题和目的阅读,这次才是最有效的阅读方式。
很多读书速度缓慢的小伙伴,都犯了这个毛病,看书时内心不带着预判和疑问。因此,一本书读完,只有感动和一句“这本书真好!”,但究竟好在哪里,记下了什么,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却统统都答不上来。
我自己读书的时候,会先想一想:读这本书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读完后想要做什么。
带着这样的问题去阅读,就能够很快地在书中找到答案。有意识地避开无价值的部分。
同时,作者在书中提到的问题或加粗标题,也非常值得注意。因为这是作者认为非常重要的内容,读者应该留心阅读。养成“自问自思”的习惯,能够极大地提高自己的思考力。
学习金字塔“输出”使书成为自身血肉。用“转换视角+引用”为交谈增光添彩。
如何把书里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行为?
从上面的学习金字塔可以看到,光看书属于被动学习,只能吸收大概20%的精华。因此,光读书是不行的。
写读书笔记、与人分享,就处于主动学习范畴。吸收率至少是50%,效率明显提高。
因此,像我现在这样写书评。在分享书籍时,不采取俯瞰全局的角度,而以自己的感性体验为主。又比如:我每月组织一次苏州行动派读书会,与大家分享自己阅读的好书,叙述书中的精华。
通过输出,书里的内容才会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据点阅读通过“据点阅读”汇集知识。
书中提出了“据点阅读”的理念,非常有意思。适合读者由浅入深地去了解一本书。
特别是那种哲学类书籍,难啃深奥的书籍。一上来读,肯定读不懂读不透。如果因此放弃,很可惜。这时候用“据点阅读”就特别适合。
比如:《老子》,一上来看不懂。就可以先去看漫画版的《老子》,青少年版的《老子》生平故事,甚至可以看看相关的影视作品。然后再看名家对《老子》的解析或点评,最后看《老子》就会感觉轻松很多。如果想深入研究,还可以继续看和《老子》相关的论文或专著。那样,就对《老子》有了较为透彻的理解。
不读书不成人。
读过这本书的现在的人生,与没读过这本书的以前的人生,确实不一样。
希望在学习成长之路上,因为阅读,让我们成为不一样的人。
永远心怀贤者森林。
爱你的@541思思
平凡姑娘践行斜杠人生。对外汉语老师/思维导图训练营创始人/苏州行动派伙伴圈发起人。
【吴思分享】做你学习成长之路的引跑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