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散文

不按人生的秩序出场真的错了么?

2020-05-19  本文已影响0人  甘莯

前几天,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问我:“最近还好吗?”寒暄过后,她说起了我们周围小伙伴的近况。

我仔细想了一下,他们经历各有差异,重点是他们都完成终生大事,儿女双全,这在长辈眼中就是成功人士的标配。而我自然不在这个名单里,因为我没有按照人生秩序出场。

按照世俗的人生秩序,从幼儿园接受教育,十年寒窗苦读,大学毕业找个满意的对象,恋爱一两年,时机成熟准备结婚,到30岁,成功完成二胎计划,开启了漫长的中年生活,养儿照顾双方父母,进而重复父母的基本生活的模式,直到人生的终点,走完这一生。

20岁到30岁的单身,背后是强大的催婚大军,30似乎是女人的一道坎,30岁以后就贬值,即便事业再成功,月薪上万,在身边的人看来你依然是个失败者。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个在中国传统社会是天经地义的一件事,越来越多的男女超过一定年龄没有对象,就被贴了“剩男剩女”的标签,被迫成为一类人,被遗忘、被抛弃,被同情,就因为别人有对象,而你没有。

从大学毕业,我接受了被安排的几次相亲,最后都无疾而终。于是,我对于婚姻没有了执念,就像爱玛一样,衣食无忧,生活富足,快乐地享受单身贵族的生活。

但是,最近感觉所有人都在为我着急,在父母眼里,似乎全世界只剩我了,我妈说:“你看谁谁谁也结婚了,谁又生娃了。你究竟是比比别人差在哪了?你看王大姨家那姑娘,长的没你漂亮,还没工作都嫁出去了。”我顿时语塞,没结婚就这么贬得一文不值啊!

小姑认真对我说:“你要赶紧去相亲,不要太挑了,年龄越大,越难嫁。”

堂哥也劝我说:“人这一辈子就这么些事,该结婚结婚该生孩子生孩子,和谁都是过日子,都到你这个年纪了,差不多得了!”

当剩男剩女和差不多得了出现在同一个句子中,它否定的不是你的单身,否定的不是你的爱情,它否定的是你的人生,你的这一生也就这样了。

人生常规秩序存在有其合理性,但未必都合理。

在父母的眼中,结婚一定是要生育孩子的,没有孩子怎么维系感情。一个女人这一生25-30岁是生育孩子的最佳年龄。一般超过35岁,身体各个机能下降,不利于孕育生命。不排除超过40岁生育依然恢复很好的人,毕竟是少数。

结婚的一个本质目的就是合法的生育,所以,这就是太多父母要求自己的闺女35岁前嫁人的最主要原因。

妈妈最近打电话总是会提到那个不愿提起的话题,问我有没有向我示好的人呢,我给了妈妈肯定的回答,妈妈欣喜之后态度骤然变了,然后说到:“你已经30岁了,已变成别人挑你了,只要人家肯接受你,你就嫁了吧!过了30岁,你还能嫁出去么?。”我顿时有种过了30岁就失去选择权的忧伤。

父母关心的是你有没有迎合世俗的秩序,他们认为按照正常的秩序完成婚姻才是一个女人最好的归属。

这个时代不再是传统社会之下男耕女织的社会形态,男人应该赚钱养家,女人养娃顾家。我们挣扎着与传统思想对抗着,想找到生存的缝隙扎根。

不因年纪到了而结婚,只因遇到对的人。

父母希望我们跟自己喜欢的人白头偕老的结婚,其实,父母从心里上大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希望孩子幸福,从父母也希望我们遇到那个对的人。

听到妈妈和亲人的聊天,我突然感觉自己对父母的偏见,父母也希望自己找到好的归宿,只是太多的担心和焦虑让他们采用了错误的方式表达出来。

爸爸妈妈,有些心里话想对你们说:“你们的女儿已经长大了,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了,对于结婚这件大事,你们的顾虑我能理解,因为我知道你们的爱,但我想要的幸福我自己最清楚,我知道我想要找什么样的人,你们放心,女儿一定不负你们的嘱托,只是你们的女儿幸福来的晚一些,相信你们的女儿,幸福可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林志玲在追寻爱情过程中,跌跌撞撞,兜兜转转,44岁才遇见了婚姻。舒淇在40岁时嫁给了冯德伦,遇见彼此,找到幸福。虽然她们都曾是大龄未婚女青年,但是都遇见了自己想要的归宿。

我们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人生出场顺序,只要是那个人,晚一点也没关系。

我们买家具,买一张床,都会挑剔这张床舒不舒服,耐不耐用,如果不是特别满意的床,有机会,随时可能想把这张床换了,我们很多时候连一张床都不愿将就,更何况是一个人。

想起了李宗盛在《晚婚》里唱的那句歌词:

“我从来不想独身,却有预感晚婚,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灵魂。”

倔强不愿意将就就是因为还在相信,还存有希望,不希望被无奈的世俗推着走,屈服于现实的安排。

想褪去那被世俗定义的外壳,活出自己精彩的模样。遇到合适的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人生的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