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助自杀也干预自杀,自杀机器依旧难存于世
文 | 颜璇
来源 | 智能相对论(ID:aixdlun)
你希望自己的生命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
对很多人来说,自然死亡是最好的结果。然而,也不乏一些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性命的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自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的自杀人数多达100万。在过去的40余年中,全球自杀率上升了60%。预计到2020年左右,自杀率还会提升一倍。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尊重安乐死的医生也致力于利用科技手段来协助病人自杀。近日,美国福布斯榜公布了2019十大伦理道德技术,其中之一,便是一款名为Sarco的自杀机器。该款机器外形上像一个太空舱,底座里放有一罐氮气。当选择死亡的人躺入胶囊仓关闭盖子后,按下一个按钮,氮气就会迅速充满胶囊仓,人在眩晕后就会失去意识,死亡过程没有痛苦。
机器,成为一种新的死亡方式
Sarco并不是第一个死亡机器。
Sarco的前身便是一款名为COGen安乐死机器,这款机器包含一罐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物,人可以通过连接的呼吸罩吸入二氧化碳死亡。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澳洲一名企图自杀的老人就利用从网上下载的设计图,制造了一个远程遥控配枪机器人,在这个简陋机器人的帮助下,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如果说这还只是一个简陋的个人自杀机器,美国则在1989年,出现了公共自杀机器。
当时,美国一位名叫克夫基安的医生利用金属材料、输液系统和监视仪器,制作了一款名为Thanatron(希腊神话中死神的名字)的自杀机器,并在报纸上刊登该产品的广告。同时,克夫基安海与许多家旅馆、殡仪馆接洽,希望该场所能安装他的自杀机器,然而,当时并没有人愿意接纳这样的风险。
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的诞生,机器协助死亡已经是一种新的死亡方式。为什么?会有人选择用机器结束自己的生命?
美国阿克伦大学的社会学教授瓦莱丽•卡拉南1997-2006年间俄亥俄州萨米特郡的621起自杀死亡案件做了分析,他发现,选择自杀的男性会更倾向于使用枪械自杀,因为枪械是最致命、最快捷的自杀方式。
而使用自杀机器的意义也在于此。另外,女性可能更希望平静地离开人世,不想容颜受损,而自杀机器采用的注射、无痛等技术手段,也能满足自杀女性的“心愿”。最早使用科技手段协助自杀的,便是一位患有阿兹海默症的女性。
自杀机器,协助自杀也干预自杀
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全球自杀率已经增长了60%左右。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这一趋势逐渐呈现年轻化。从50年前的30岁左右人数最多,到今天的16岁左右。其实,很多年轻人都是因为一时的打击陷入沮丧,才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在自杀时,这些年轻人往往有着矛盾的心理,对世界有强烈的依恋感,这也是直播自杀事件频频出现的原因。
根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网与网络直播自杀相关的新闻资讯超过1300篇,微博超过2000篇。沭阳县女主播直播跳楼、菲妥妥微博直播全家自杀、男子失恋在网上直播喝农药、95后小伙因赌债酒店内直播喝安眠药、14岁少女微博直播服毒自杀等事件,其中的主人公既充斥着许多痛苦、焦虑、烦恼的情绪,又渴望被人关注,得到解救。
因此,很多选择自杀的人并非真正地陷入绝望,如在此时能够及时进行干预,就有极大的可能成功阻止自杀行为。日本学者长冈利贞指出,自杀过程一般经历:产生自杀意念→下决心自杀→行为出现变化+思考自杀的方式→选择自杀的地点与时间→采取自杀行为。自杀机器虽然可以协助自杀,但是,作为自杀者最后的遗留地点,这些机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干预自杀。
Sarco的发明者Philip Nitschke,早在1995年就利用笔记本电脑协助人结束生命,他在笔记本中编写了名为deliverance的安乐死程序,该程序会向使用者询问问题,确认用户的死亡意向。
而Sraco自杀机器的3D打印电路图计划在2019年出售,用户能够自行下载打印。为了加强自杀机器的合理性,Nitschke在Sarco中加入了人工智能技术,用以判断患者是否拥有足够的理性来结束自己生命。只有在线测试问答顺利通过,用户才能获得机器的激活密码。
另外,一些机器在使用前,还会通过VR的方式让人们体验死亡。目前,市面上也有一些VR游戏能够让人们真实地体验死亡或是灵魂出窍的感受,日本的开放式VR游戏VR Chat中就有人上传了一个自制MOD,能让用户通过虚拟现实亲身体验一次被处刑的感觉。
王小波说过,“令人恐惧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带走的人的体验。”这些VR体验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探究死亡究竟是怎样的感受,而是让体验者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对生命的思考和留恋。
AI+自杀机器,应该存在吗?
尽管通过自杀机器能够有效制止自杀行为,但是终究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制止自杀的功能也不能抵消其协助自杀的“原罪”。 对于这项技术,无论是医学界还是法律界都存在很大争议,所以它是否能被允许面世还是一个未知数。
1. 协助自杀是否合法
协助自杀,又分为医助自杀和非医助自杀。严格地讲,协助自杀是一种矛盾的修辞。通俗点来说,自杀是“自我谋杀”,而既然是自我,怎么还能让别人来协助呢?
所以,协助自杀能否完全合法化,成了法治社会面临的最棘手的难题之一。在我国刑法中,“教唆、帮助他人自杀的,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论处”。而在一些欧洲国家,也仅有医助自杀是合法的,瑞士、荷兰等将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也成了“自杀游客”的目的地。但是,一些医学代表和残障人士都曾表示忧虑,医生的判断能否决定一个人是否值得继续活下去。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在他的《自杀论》中讲过,人越是有自杀倾向,就越说明他离集体太远。鼓励自杀,无异于使社会的异化和疏离更加恶化。
2. 机器是高能还是无能
一直以来,人们都担心与人类交谈并理解人类心理的能力可能会使人工智能变得极其危险,霍金生前曾三番五次表态,“人工智能可能会毁灭人类”。按照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势头,倘若日后拥有自我意识和情感的“超级人工智能”得以崛起,那么“代替人类行使权力”的戏码便极有可能会上演,到时必然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方式和个人价值。
自杀机器有了自我意识,是否能合理合情地判断一个人的死亡意愿就成了人们的疑问。况且,人工智能一向都是一个“黑匣子”,这个特性不会随着技术的改变而改善,这也为日后协助自杀的责任认定带来障碍。
当然了,目前的人工智能还没有达到高能,甚至非常无能。但是,即便我们创造不出具有破坏意识的智能机器,但是,“致命武器+无能的人工智能很容易杀人。”就像没有常识的小孩子,难以判断地毯上一个燃着的烟头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危险。而当用户可通过3D打印机打造属于自己的“自杀机器”时(预计打印成本为1000欧元),搭载了没有常识和智慧的人工智能,这款杀人机器便是十分危险的。
结论:
总的来说,不论自杀机器是想要协助安乐死,帮助病人摆脱痛苦,还是干预自杀,唤醒用户的求生欲,我们还是不能将其与“人权”“权利死亡”混淆在一起。科技没有对错,但是产品有属性,危险就是危险,不会因为拥有其他的色彩,而让危险变得正义。
【完】
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深挖人工智能这口井,评出咸淡,讲出黑白,道出vb深浅。重点关注领域:AI+医疗、机器人、智能驾驶、AI+硬件、物联网、AI+金融、AI+安全、AR/VR、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机交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