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就是逼着你一个人,踉踉跄跄的受伤,跌跌撞撞的坚强。音乐人物

青春只一晌,不如去流浪——怀念筠子

2017-04-03  本文已影响163人  木瓜小雅
文/木瓜小雅

每年一到春天,一种无言的悲伤似乎总会席卷大地。北方的风尚且凛冽,你辨不出它往哪个方向吹。二月立春日,有人蠢蠢欲动地想起王彩玲,三月里,有人深切怀念海子,等到四月一日,全世界都在祭奠至善至纯、风华绝代、不成魔不成活的张国荣。

四月一日的玩笑太大,哥哥的离开是许多人心中的痛,不怀念一把,好像就没法迈进四月。紧随其后的是春天最特殊的节气,淅淅沥沥的雨,承载一些人的哀思——这个时候,大张旗鼓的快乐好像也不合时宜,四月,就像一个藏着掖着上场的姑娘,一开始忸怩着忧伤着一张脸庞,到后面才能明艳飒爽起来——这个时候,春天往往过去一大半。明明该是人间四月天,繁花绚烂明媚且温暖,偏偏有诸多生离死别,令人唏嘘。生活向来便是这样。

四月在大雾弥漫中飘然而至,短暂晴蓝之后,清明雨漫上来,潮湿铺开,春天的微冷,还未散去,四月的紫丁香和泡桐花,如约而至。忽然想起筠子,才发觉原来这两年的春分,完全没有如往常那样去听她的歌。

筠子离开这个世界,也有十几年了,这十几年间,只有某些特殊的时刻,会有一些人想起她,譬如春分,譬如立秋,譬如冬至。最初知道筠子,是在2003年左右,我无意中在“大人们”的旧杂志上看到一篇报道,我记得那篇文章,是说一个自杀的女孩,唱歌极有天分。文章轻描淡写说了她的音乐才华,浓墨重彩说了她和高晓松、汪峰的情感纠纷,甚至还列出了母亲的控诉信,真相假象,众说纷纭。当时令我震惊的是,她那么年轻,才二十三岁,居然结束生命。她当时只留下一句话遗言,大约是说与任何人无关,只是自己一直忧郁不快乐。那篇报道里特意提到了她的母亲,万念俱灰,悲痛欲绝。

那篇报道令我印象深刻。四季流转,光阴无声,转眼筠子离开这个世界也有十七年了。那个时候,抑郁症还没有成为铺天盖地的名词。但那个隐秘的人群,一直庞大地存在着。

出生于1977年的筠子,原名武雅筠,和母亲一起生活,于2000年9月10日离开人世。短暂芳华,犹如春天的蓓蕾,刚刚绽放,就戛然而止。她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大约敏感细腻的性格因子一直存在着吧,过早进入这个深如大海的行业,没能长到从容的年纪,情殇加唱片行业不景气,如此种种,使得她走入极端,选择了同这个世界长别。

后来,张国荣纵身一跃,抑郁症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更是越来越尖锐,越来越蔓延。筠子当年,应该也是抑郁症所困,最终选择了轻生。如果按照如今的公号标题,或许可以说成“高晓松亏欠她一段情、汪峰为初恋黯然流泪、朴树许巍曾为她创作歌曲”之类。娱乐新闻关心的,永远是那些表面吸引眼球的东西。筠子实在太令人叹息,如烟花炸裂,耀眼开过一下子,就簌簌枯萎。不过她的青春是不朽的,她为青春歌唱,总有人会记得。我觉得筠子不能被消费,她值得被好好聆听。

也不知泥土地里开出的紫丁香,是否会为这短暂的生命歌唱。但是啊,青春只一晌,不如去流浪。

当年,年轻的筠子,撘乘一辆车,在黄昏时分出发,不问来路,踏向茫茫夜色,她的脸上蒙上了细细的雨水,如同幸福的触觉。

1997年,二十岁的筠子出了一支单曲,《一起做吧》,成绩不错,小柯应该算是她第一个伯乐。后来高晓松在电台听到筠子,沉积好久的创作热情,又被激发出来,他纠集了一众如今看来简直个个是传奇的大牌音乐人为她量身打造了十首歌曲。这十首歌曲,词曲创作者有高晓松、朴树、汪峰、栾树、李小龙、沈庆等人,演唱者,筠子,她这个集圈子里才子光芒的专辑,名字是《春分·立秋·冬至》。

这一切皆是因为筠子的嗓音。高晓松绝对算是筠子的第二个伯乐,也是她短暂人生里一个躲避不开的驿站。

《春分·立秋·冬至》,用了她三首主打曲的名字直接做了专辑名字,《青春》是汪峰珍视的作品,当年汪峰并不放心把心爱的作品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女孩子。但是当他听了筠子唱的《青春》之后,他明白这个女孩,就是那个人。十八岁的汪峰,遇见年轻的筠子,短暂热烈真挚的初恋带来长久的怀念,令人叹息。我承认,仅仅是因为《青春》和为筠子而唱的《美丽世界的孤儿》,让我无法对汪峰生恶感。

筠子的嗓音飘忽清亮,充满张力,穿透心底,又有迷惘的气息。她生于西北,在不同的地方生活过,声音有一点原始的狂野,干净纯粹,她年轻爽朗,有柔情蜜意和浪漫心思。不矫揉,不做作,不肤浅,不稚气,她有一点深沉,有一点迷离,又有质感,这是非常符合“青春”的气质,说不清楚,道不明白,忧伤而坚定,丰富而隽永。她唱歌,亦是在真挚、用力地追问这世界。你听她的歌曲,心很容易就一点点下沉,下沉,直到沉到她的音乐世界里去。

《春分》是一个童话,高晓松作词,朴树作曲,浪漫忧伤,在春天里叹秋天是假的,春天如此短,她不管不顾地唱着,她想唱,想忘,在白发还没苍苍时流浪——这和后来的一切,暗暗契合,简直是一语成谶。

《立秋》里,你看到一个姑娘,也可能是青春时的我们自己,在立秋这日,对,忽而立秋,夏日结束,你坐在椅子上,看窗外的流光,不明白有些东西怎么就结束了,长久在心中的一些情绪,让你疯狂,让你迷惘,让你入梦。筠子手中擎着一枝花,等着有人带她去流浪。她当初大概以为这人是高晓松吧,不过后来高晓松很快遇到“欢子”,世事难料,情如琉璃,脆弱易碎。

《冬至》也和某种东西莫名暗合着,她声竭力嘶地问为什么天上有月亮,为什么地上有远方,为什么眼睛有泪光,看得天地之间一片白茫茫。当时,唱片行业不太景气,许多音乐人,心里是没有底的,他们只有一边努力着,一边坚持着,一边等。“为什么有那么多墙,所有漫长的路越走越长”,也许她唱的是她自己,也许她唱的是那个时代。谁能说得清楚呢?

你生前曾特别希望你仰慕的许巍可以帮你写歌。后来,如你所愿,许巍唱了《那一年》。那一年,你正年轻,你站在繁华的街上,你感觉到从来没有的慌张,你有过英雄的梦想和纯洁的理想。可你没有能够挺身勇往直前,你让生命终结在了年轻的站点。

对于筠子,我觉得许巍真的是睿智而充满叹息和关怀的。

千山万水,天涯相随,谁都不说孤单和寂寞,唯有你的名字刻在榕树上,我没有办法将你全部忘记。四月,悲伤的歌曲,不要多听,大好的春光,急切,短暂,绚烂,等着去赏。

她曾经在歌里有一句追问:为什么我们要成长?

不为什么,因为生活生来令人忧伤。

但我们不能让自己沉沦。

唯有活着,才会遇到更多美好的可能。

生活的庸常,更需要一些笃定和平静。

年轻的姑娘,愿你在天堂,可以好好爱,好好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