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旧货,拾破烂(二)-宝藏小店
相比于看得人眼花缭乱的旧物展会,我更喜欢在街上逛那些不起眼的旧货店。每个周末我去看望父母,父母家附近的Dundas 西街上就有好几家旧货店,虽然它们相隔不远,但行事风格却大相径庭。一家大店,旧货品种繁多,店堂里摆得琳琅满目,只留下一条窄窄的通道留给顾客,走进去耳边响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猫王”的老歌,轻轻摇摆的旋律配合着墙上的老海报,一下子就让人穿越了时光回到从前。
我最喜欢的是老欧洲的皇家品牌旧瓷器,二战后由名家设计的欧美品牌的仿珠宝首饰,还有冷战时期东欧的水晶制品和意大利的彩色玻璃器皿等等。
可能是因为店大租金昂贵,这里的东西我多数只是随便看看,感受一下逝水流年的氛围,因为就在不远处的一家小礼品店的楼底下才是一个价廉物美的藏宝之地。
这家开在转角的小礼品店因为疫情的关系关闭了差不多一年多,起先每次从它那里经过,我并没怎么在意,橱窗里尽是些新做的小玩意,多数是年轻设计师的作品,标价不菲,有一次为了给亲戚买生日礼物,我走进去看了一圈,发现里面还有个小门通向楼下的地下室。
一走进去发现了另一片完全不同的景象,简单排列的货架上摆满了各个时期的旧货,它们被漫不经心地摆放着,显得有些凌乱。
某个角落里堆放着镀银的餐具和餐盒,餐盘里放着一大堆用熟料袋装着的首饰,有胸针,项链,手链等等,拿起来仔细辨认,不少都是四五十年代的美国老牌子,每一样在正规市场上都是好几百元的价格,熟料袋上贴着一张白色贴纸,上面手写的数字是,五刀拉,拾刀拉…… 。
这里的商品大概是根据不同的卖家划分区域的,每个角落都可能会出现我喜欢的几个不同时期,不同品牌的英国瓷器,我就得睁大眼睛一排排地仔细看过来,好像在某个洞穴里寻找失落的珍宝,这些英国制造的老货,带着皇家的标志,却基本上都标着白菜价格,被主人冷落在墙角等待有缘人的阿到来。
有时候我不免为这些宝贝感到遗憾,那么好的东西居然就被原主人随意地舍弃了,猜想着可能是纨绔子弟,不懂得珍惜老货,也可能是原先的主人去世了,没有后代继承,或者是因为年轻的小主人不懂得欣赏老货,只一味喜欢新鲜玩意儿,或者就是真的太有钱了,这些小玩意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某些人的垃圾就是别人的珍宝”,没想到我因为疫情滞留在加拿大暂居,却因祸得福找到了那么多的宝贝,为此开发出了我收藏旧货和捡破烂的潜力,并多了一个新的爱好。
此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还参加了各种拍卖会,亦把朋友也拉下了水,搞得他也为此神神叨叨,念念不忘。这些老旧的宝贝就是有着某种神奇的魅力,让人越看越爱不释手,即使经常惹得老妈抗议也只当成耳旁风:
“行了,别买了,家里都没地方放了,这得花多少钱啊,真是玩物丧志啊……。”
“妈,你懂吗,这些都是文化,都是历史…… ,是物超所值。”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