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梁河之战(一)

2023-02-05  本文已影响0人  龙_隆

高梁河之战,乃宋军在平灭北汉后,为夺取燕云十六州,于公元979年,主动出兵,于幽州城下,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被辽军大败的一次战役。

这并不是一场双方计划中的战斗,原本仅是遭遇战而已,却未想到最后转化成,决定两国其后以及未来命运的大战。

此战中,辽国方面,前线将领充分发挥了主动性、协调配合能力,以及骑兵的机动优势,不惧强敌,敢于出战,化被动为主动。相反,大宋一边,在实力占优,局面大好之机,轻敌冒进,战术呆板,甫遇挫折,束手无策,弃军而逃,以至惨败。

一、源起

五代时,石敬瑭为寻求契丹支持其称帝,割让了燕云十六州(北京至山西大同等地区),即太行山北麓东南的檀、顺、蓟、幽、涿、莫、瀛等的七州,太行山西北的儒、妫、武、新、云、朔、寰、应、代等的九州。失去燕云十六州,一马平川的中原大地,门户洞开。正所谓“燕蓟不收,则河北之地不固;河北不固,则河南不可高枕而卧”。自此之后,以东京汴梁为首都的中原政权,便长期处于北方游牧者的铁蹄威胁之下。

而得到燕云十六州的契丹,对这一地区,特别是幽州,也十分重视。除派出大丞相、南京留守韩德让和大将耶律斜珍重兵驻守幽州外,还在隋唐蓟城的基础上,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幽州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

从后汉,到后周、北宋,燕云十六州便是卡在中原统治者喉咙中的一根鱼刺。自大帝柴荣,至宋太祖赵匡胤,收复幽燕之地,一直就是统一大业的重中之重。

二、战前双方动态

公元979年五月,北汉刘继元投降,宋太宗在毁坏太原城后,回师镇州,意图与辽国一战,彻底解决幽燕问题。

但此时的宋军,已然师老饷乏,毕竟为了消灭北汉这只打不死的小强,已然耗费了五个多月,尤其是在太原坚城之下,牺牲甚大。诸军兵将对于不及时颁发封赏,已多有怨言,更不愿北行,只是无人敢于直谏,去触皇帝霉头。宋人笔记有云,宋军平太原“将凯旋,而三军希赏,诸将遽有平燕之请,未敢闻上”。只有殿前都虞侯崔翰迎合太宗之意,上奏鼓吹道:“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于是,赵光义下定决心,决意攻辽,直取幽燕之地。

当时,辽国对宋军可能的进攻,已然有所警觉。年初,在宋军进攻北汉,辽国派出援军之机,已经增兵幽燕之地——分派北院大王耶律奚底、将领萧讨古和乙室王撒合等,戍守燕云。只不过从辽廷所遣援军的规模、领军将帅等情况上,可以看出,辽国朝廷显然还是低估了此次宋太宗的决心以及宋军军力,他们没有想到赵光义胃口甚大,居然想搂草打兔子,一举解决北汉与幽燕两个问题。

三、双方兵力对比

史书记载,宋太宗亲征太原,“驾前之兵盖十余万”。其还军镇州后,又下令枢密使曹彬调发各地屯兵,北上幽燕。同时下诏发京东、河北诸州军储,限期转运至镇州北面行营以备供应。所以,伐辽之宋军,参战兵马当不少于围攻太原时,也应有十余万以上。

而辽国在幽州城内,屯驻的汉兵,有神武、控鹤、羽林、骁武等军,共约一万八千余骑;又有其所属将帅的契丹、九女、奚等部族军以及南北皮室军等,加之周边城镇可调兵力,仅数万之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