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school同学会(无输出,白读书)每日一醒散文

语言不仅是一个沟通工具

2019-04-01  本文已影响4人  悬崖上的小树

最近某奥运冠军妻子在国内某一真人秀节目里坚持讲英文引发了大量的争议和讨论,从几篇文章里看到了不同的意见和立场,好不热闹。

我没有看过这个节目,但对争议点所描述的场景却非常熟悉。

身边有很多类似的家庭,父母是中文为第一语言的海漂一代,子女是英文为第一语言的二代。经常见怪不怪的场景是:父母讲中文,子女讲英文,虽然很奇怪,但沟通很畅通。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大熔炉,大部分家庭使用两种及以上的语言。从华人家庭来看,绝大部分二代小孩都能听懂中文,大部分能够交流,一小部分可以读一些基础的中文,极少一部分可以写一些简单的汉字。

即使会讲中文,二代小孩们在一起基本是纯英文交流,和父母长辈在一起时会选择中文交流。是否能够在适当的场合讲适当的语言,主要取决于小孩的家庭风格。

有些家庭会选择融入当地主流方向,养出来的就是纯英文环境长大的香蕉小孩。但大部分家庭都很注重跨文化的教育和溯源的自我认知,出来的就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小孩。

语言不仅仅是交流工具,它映射出了一个人背后的价值观,对自我的文化归属和认知,以及她的social manner。价值观取向和自我认识属于个人空间,social manner属于公共礼仪。比如我们会要求女儿在和华人长辈交流时和回国时讲中文,在学校、社区活动这些多文化场景中讲英文。比如我和闺蜜两人正在一起讲中文,但有第三个不懂中文的朋友加入时我俩就会自动切换为英文。这是最基本的尊重和礼仪。

这位奥运冠军妻子之所以引起众怒,原因之一就是social manner引起的吧。自己的价值观和自我归属定位终究是个人的事情,但选择适宜的交流方式则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既然选择加入这场万众瞩目的游戏,就应该尊重主流文化,遵守游戏规则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