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无助在我们生命中的寄居——克莱因单元大结局

2016-04-16  本文已影响0人  心理学工作者_张旭兰

客体关系单元的最后一次课,借用伙伴们不同风格的备忘录,跟随身边伙伴这一个单元一路走下来的进程,也有了个机会去踩踩自己一路走下来的脚印。很多的场力就在那一刻,在那个场里,错综复杂的旋转着;老T的场、伙伴们的场、自己的场、以及彼此交互中影响着的无数个场,你是以自我为中心向外辐射?还是以他人为中心向内摄取?你是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在与别人的互动中摄取与分享?还是一种固守的姿态守着自己的需要等待别人的给予?

就从关系中“你”的参与模式,这个点开始,来谈谈习得性无助!

说到习得性无助,课堂上的一句话再一次跳进我的脑子里“与经验的较量,也是我们跳出格式化人生的一门必修课!”,这句话,那么深,又那么直白的道出了习得性无助的过程,以及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有助的可能性以及路径!

那么,什么是习得性无助呢?

这里引用百度百科中对习得性无助的概念:“习得性无助行为,是指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当一个人将不可控制的消极事件或失败结果归因于自身的智力、能力的时候,一种弥散的、无助的和抑郁的状态就会出现,自我评价就会降低,动机也减弱到最低水平,无助感也由此产生”。

这是一个概念化的解释,但从现实中来看,习得性无助,并不是就一定会将低自尊与动力状态展现出来,我们总是会用这样或者那样的借口或者名誉、认可等等来武装自己的低自尊自体,其实,在我看来,我们身边更多的出现的是对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接受而不接纳的状况,这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当我们接受了无能为力的状态,习得性无助就已经形成了,对这种已经形成的状态的接纳让我们有了机会去看到自己的无能,并尝试跳出这种已被格式化的人生;但是对这种无能为力状态被动接受而无法接纳的状态更多的则会让我们拒绝失败,无法接受失败,而更多采取的策略便是否认与幻想性补偿,同样可以在一些领域中做的很“优秀”,但这样的“优秀”是模板里生产出来的产品,而早已丧失了人作为这个实施主体的气质和趣味!

一个月以来的时间里,我越来越深的投入进“科普讲解大赛”的学习与比赛中,直到昨天赛事全部结束,我尽管没有收获到最好的成绩,但我收获了满满的经验、看到了各种的人格、收获了自己越来越从容的表现与表达,当然,同时也收获了不少的情谊与感动!

所以,我就想在对这一个月的收获的梳理中,去看看习得性无助在每个人生命中的进程!

从群体的角度而言,在最后的总决赛中,群体利益、个人利益、以及在群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交互中容易形成小群体的动力结构,在这些点上,我来一点点的描述我看到的和感受到的:

在省级比赛中,昆明代表队显然是人数最多的一支队伍,在总决赛的整个过程中,可以看到,一支13个人的队伍其中就有那么六七个人天然成为一个小团体,她们彼此鼓励、相互帮助,对其他地区的参赛选手无意识中进行挑剔,为出了一个高分而贺喜,为一个人的低分而愤愤不平,在一个人试音的时候周边会发出“哇,你的声音好好听”之类的感叹,在一个人的VCR播放之后,总会有人在讲“你的VCR做的太棒了,不像我的那么单调”,但我们看到的这个团体,真的是一个群体吗?我看到的是一个个习得性无助的个体,她们对自己是不自信的,她们“大方”的去赞扬别人的时候,内心更多的是想同样得到他人的一句认可和赞扬;她们在为别人愤愤不平的时候,更多的是想表达“其实我的分数应该再高一点的!”

所以,这就是一个习得性无助的个体组成的群体,群体中的每个个体以一种相对封闭的思维模式与他人相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抱团”的状态,这种群体很容易在互相期许对方认可自己的过程中,以及在共同抱怨以求得到他人的安慰中,彼此以负性的能量消解掉彼此的动力和能量,也就是我们说的“抱团死”的状态了,之所以说是抱团死,也就是在彼此的互相“安慰”中,用一种温暖的幻觉补偿自己受伤的内心,而消解着看到失败原因的动力。

但是,在其中总是有那么几个不一样的所在,有这样两个人一直很深的吸引着我的注意:

一个是我的同龄人,形象中就散发着满满的自信、一种不会侵凌到其他人的主见和边界感,试机时她只看自己的视频有没有声音、看自己ppt里的音乐是否能播放,当别人询问到她的意见时,随和而坦诚的表达着她的看法和建议,精心的准备着自己比赛中要做好的每一个细节,不阻隔、不做作、不张扬,我在她身上就是看到一种智性的光辉。她了解自己的短板在哪里,并愿意表达并寻求帮助,我想,这就是我们习得性有助状态吧,在一个同质化的比赛中保有自己的气质和风格,同时,也不否定和排斥比赛的任何设置!

另一个是一个大学二年级的小女孩,说她是小女孩,就是因为她展现在我眼前的,就是一个在一张白纸上不断绘制着人生的状态,在省级比赛的几天里,看着她一点点的准备,看着她稳定的发挥,在交流中,她似乎是怯怯的,一直处于听和学的状态,同时,她有她自己的节奏和思想,并全力以赴的为比赛做好准备。我们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提到她心目中的偶像,就是她们学校的她和欣赏的一个老师的时候,她带着兴奋的跳了起来,开心的和我们讲着她心目中的“海老师”。我在她身上看到的就是活力和能量,我想,这个女孩子尚算不上习得性有助,更谈不上习得性无助,她就在习得的那条路上,她或许还没有明确的生命方向,但她生命中已经有了明灯,也有着奔跑的能量!很明显的是,在她尚没有形成的气质风格背后,我看到一股很明显的韧性的支撑力!

之于我个人,又是另一种状态,我清晰的看到自从习得性无助朝向习得性有助,又迈出了那么一小步,我们往往都忘记了学习的感受,并遗失了学习的能力,而当我开始从摄取知识中感受到乐趣,当我开始感受到一次又一次的站在比赛的聚光灯下,不再紧张,不再把焦点放在分数和名次上,而是把自己要讲的讲出来,把自己的气质散发出来,当从那个舞台上走下来的时候,是满足的,是自在的!

这就是我感受到的和思考的,这一刻很感谢上一堂课那么恰当的把习得性无助的这个概念提出来,进入我的意识当中,它悄悄的为我带开了一扇门,门里,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