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形势观察
最近几件事。
先是中办国办印发《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明确从明年1月1日起,各项社保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
而后,一篇题为“中国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离场”的奇文在自媒体平台发出,引起轩然大波。
据《经济参考报》日前报道,今年24家A股上市公司控股股权由民营转为国资。文章指出,国有资本入主民营上市公司的现象正变得愈加频繁。
上周,全球股市又迎来集体跳水的黑色一周,美股从历史高点大幅下跌,全球近半数股市指数跌幅超4%,七大股市市值蒸发近23万亿;A股千股跌停创下近4年以来新低,引发市场恐慌。
当然,还有“毛衣展”。
最近跟身边很多创业者和朋友聊天,大家普遍都感到十分焦虑,对经济形势、政策环境、民营经济生存环境等充满担忧。
“寒冬”成为大家的共识,大家都在做着过冬的准备。还有一个判断是,今年还远没有见底,明年会更难。
此前,媒体报道游戏行业、创投机构、P2P等行业都开始大规模裁员。
政府高层显然对一系列事件和舆情热点非常关注,并通过讲话、调研、发文、会见等一系列动作,密集向市场传递政策信号,以稳定预期、提振信心。
查政策,上白鹿针对持续发酵的社保税务统一征收的问题,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要求,“在社保征收机构改革到位前,各地要一律保持现有征收政策不变”,“严禁自行对企业历史欠费进行集中清缴”。之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四部门表示,“研究适当降低社保费率,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
针对民营企业离场的问题,先是人民日报发文驳斥了这种论调,而后,9月27日,1号领导人考察民企时明确表态,“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算是给大家吃下一颗定心丸。29日,总理考察浙江并主持召开企业座谈会,强调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李克强说,“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一样,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的管理者、经营者和生产者,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早已写入宪法。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这一点绝不会有任何变化”。
一位不知名人士的一篇文章就引发巨大波澜,需要两位最高领导人去平复,也充分说明了当下紧张的形势和脆弱的神经。
而最近的这个周末,针对全球股市集体跳水,国内监管层持续向市场释放政策性利好信号。
证监会刘士余:春天不远了
14日晚间,证监会发文,召开投资者座谈会。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出席座谈会,听取大家对资本市场发展的意见。参会的投资者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今年以来A股市场下行幅度与压力偏大的基本原因,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以深化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为主线来提振市场信心。
据证券时报报道,刘士余在现场表示,部分意见可以吸收到政策中去。他还表示,春天已经不远了。
央行行长易纲:加快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10月14日,易纲在2018年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上的发言,蕴含了超大信息量,可以简单概括成4点:
第一,为中国经济打气,“预计今年能够实现6.5%的目标,也可能略高”,“当前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既未放松,也未收紧。货币政策工具箱中有足够的政策工具可以运用”。
第二,中国不会出台特殊的政策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第三,对外释放中国将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信号:为解决中国经济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我们将加快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考虑以‘竞争中性’原则对待国有企业。
第四,承认贸易摩擦给经济带来的下行风险巨大。对于贸易谈判策略,易纲称中国将遵循既有的原则,同时也做好了最坏的情况的准备。
10月15日,中国政府网报道,总理与荷兰首相会谈释放三大信号:一是坚定不移扩大自主开放,二是坚决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三是共同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多挑战。
总理指出,“中国愿为各国以及各类所有制企业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我们对外开放的政策坚定不移并一视同仁”。
相信这不仅仅只是对荷兰说的,也是对其他国家的喊话。
无疑,政府高层近期密集释放的各种信号,都是旨在稳定预期、提振信心。
有评论称,“国家救市的组合拳,或已经准备好了,但具体怎么出招,考验高层智慧”。
话说在中国传统日历里,现在距离立春还有: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亲,你准备好了吗?
(加入全国政府事务联盟,请加微信:18001023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