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藏


我在沙丘之上远望
雪域无疆
穷尽一生宿命的流浪
不敢忘
故乡的模样
惹萨殿前梵音响
金刚杵又唤起思量
长安月落西厢
金银缠臂环佩霓裳
琉璃倾杯别唐王
梨花飞尽山高水长
皆化入此间菩提心上


那一年,逻些城里来了一个汉人女子,迎亲的车马入城的时候,举国欢腾。阿嬷告诉我,她是从中原过来和亲的公主,身份十分尊贵。那十里红妆,可都是从长安带过来的宝贝。起初我以为那些所谓的“宝贝”不过是些金银珠宝之类的俗物,很久以后才晓得那真的是改变我们一生命运的好东西。跟着阿嬷去干活儿的时候,我偷偷地看了好久。隔着人山人海,却也只能瞧见风里的红绸飞扬。她可是要嫁给我们王的人,我们吐蕃未来的王后。
从她来了之后,逻些城开始慢慢地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们吐蕃由来已久的赭面习俗就这样被下令禁止了,王为她建宫殿,修寺庙,脱掉毡裘,改穿绢绮,一时间汉风渐长。据说那是中原才有的衣裳,比我们这里的料子可要柔软许多。

听着心里面当真是很羡慕的,不过像我们这样的穷人家,就连看一眼也是奢侈得要命。不知道佛陀是不是看在我没爹没娘的份上,对我特别关照,竟把这份奢侈恩赐给了我。
我们当地的很多田土都是荒废的,没有先进的农作技术,于此大家也无能为力。听闻王后带来了汉人的发达技术,并要亲自来教习耕作,对于我们这个小村子来说,可是个大日子。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汉人,细皮嫩肉的,和我们这里的人完全不一样,长得可好看了。
以前听隔壁的阿妮说,王宫里的女人都跋扈得很,是惹不起的。可她一点也不像阿妮说得那样,很是平易近人。她亲自到每家每户派发种子,讲解耕作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还会亲自到田里操作示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她说,中原人都是这样生活的,充实而又快乐。

或许那个时候懵懂如我并不明白权贵的含义,她快走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哪里生出来的勇气牵住了她的裙角,阿嬷拉住我低声呵斥:“格桑梅朵,莫要无礼!”随后又小心翼翼向眼前这位汉人王后赔着不是。后来我才知道阿嬷当时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彼时年幼不懂事的我因为冲撞了王后而受罚。
然而她却轻轻蹲了下来,温柔地摸了摸我的头说:“你叫格桑梅朵?真好听。”我点了点头。
“你可想学刺绣?”
“什么是刺绣?”

她莞尔一笑,递给我一个荷包。玉指青葱间,我不经意地一瞥便看见她腕间的一对镯儿,甚是好看。那颜色就像是城外绵延的雪山,镯身光洁浑圆,宛如皓月流光,镯尾相扣的纹路,又像极了佛殿里的金刚杵。不似我们吐蕃的粗犷和豪迈,却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王族霸气。



后来她和我说,这镯儿乃长安唐王所赐,是中原王室御用的苗人工匠精心打造。在大唐,他们认为王是真龙天子,而这唐王所赐的缠臂银环虽为王室独有,却不是人人可得,即便是王孙公主,若无战功在手,为民立命之功绩,也是难以得到的。这是权利与财富的象征,彰显着身份与地位的荣耀。
听来万丈荣光,可我忽然有些同情起她来。孤身一人背井离乡,跋山涉水远嫁他乡。任是再金贵的东西,到底都是些身外之物,而这镯儿于她,最终也不过是个念想罢了。
她说,红尘万丈不过烟云一瞬。而她,是带着使命来的。

她每隔一段时间就到村子里来教人们耕织、刺绣以及酿酒等等,好多都是我们之前从未听过、见过的东西,很是新奇。
与她相处久了,才知道原来汉人的知书达礼是什么模样,他们的生活可谓之风雅。她会的东西可真多,除了农作耕织的技术,她还教我汉人的诗书礼仪、琴棋书画。
她说:“桑儿,以后我便唤你桑儿吧,这是我们汉人的叫法,你可喜欢?你的名字里有个‘桑’字,我教你酿桑落酒可好?”

可是好景不长,她嫁来不过九年光景,她的夫君,我们的王便撒手人寰。但她并没有如寻常妇人那般郁郁寡欢,一蹶不振。而后的三十年,她一如既往倾其所有地教大家各项技术,农牧耕种、纺织刺绣、冶金造纸、医药酿酒等等,这些都曾是她从长安带来的丰厚嫁妆,年复一年,我们的生活逐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坊间传说,她是绿度母的化身,是上天派来护佑着我们子民的活菩萨。
那时我才明白她说的“使命”是什么。身为王族后裔,若以一人之力换却千军万马的战场厮杀,平衡大局,让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便没有比这更有意义的事了。
她走的那一年,逻些城里落了很厚的雪。殿外的经幡飞扬,如她来时一样。
她说桑儿,若有机会,替我去长安看看。
我含泪答应。
婢女送来一只锦盒,里面装的正是那对唐王环。她说此生无嗣,与我素来亲厚,便让我替她妥善保管。我细心收好,视若珍宝。

后来为了完成她的遗愿,和夫君商议之下,我们随着一支商队去了长安,这座久负盛名的中原之都,熙熙攘攘的街头繁华如故,却不知这里是否还有人记得他们多年以前远嫁的公主。而比起长安的富庶,我还是更喜乡野里的一隅宁静。离开长安城的时候,我带回了一捧土,和一枝柳。
有生之年,她无缘再踏上故土,那便让这捧故乡之土伴她在吐蕃长眠吧。回到逻些城后,我将这捧长安土撒在了她的坟前,并将柳枝栽下,如同她当年种在惹萨门前的那株柳树一样。
再后来,我与夫君经营起一家酒坊,名唤“桑若坊”。
愿我的子孙后辈都能铭记这份恩情,愿这真挚的情感能在吐蕃的大地上永世流传。

续
“不知桑落酒,今岁谁与倾。这就是唐王环和我们桑若坊的来历,欢迎你们来到拉萨。”
“可否将这镯子借我细看一二?”
“当然,我远道而来的朋友。”

眼前这位笑靥如花的女子名唤桑若,是我来西藏认识的第一个朋友。起初见这里有家名字如此汉风的铺子,一时好奇走了进去,不想竟邂逅了一段尘封的往事。她说阿娘给她起这个名字便是为了让她也记住这个故事,并且还要代代相传。
人不过百年,物可传千载。有些东西,任凭岁月如何更迭,也永远无法磨灭。有些人,记住了,就是生生世世。
——完——
备注:
本文纯属虚构,灵感来源于姜央工作室原创设计作品唐王环,背景根据文成公主入藏改编,故事与史实及其他传说无关。
文/顾尘寰
本文西藏实拍图片由深圳摄影师孤狼提供。该组图为之旅拍所得。
本文唐王环手镯及佩戴图片由姜央工作室创始人阿朵姜妮提供。该手镯系姜央工作室原创作品。
文中其他人物图片依次为上海摄影师晴原、成都摄影师水水、成都摄影师光头所拍,出镜人物依次为念暖、水水、顾尘寰(刺绣图片为顾尘寰所拍)
感谢诸位小伙伴的倾情助力。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