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阅读】村子里的磨剪子杠菜刀

我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人,农村的趣闻趣事那真的是数不胜数,今天给大家说说村子里的磨剪子杠菜刀。
生活在在大城市里的娃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见过,反正乡村里经常有老爷爷大叔吆喝“磨剪子杠菜刀”。
在村子里因为经济的不发达人们都是自给自足的,一把剪刀用到下辈是很长见的,一把菜刀用到已成一根铁棍了那是常有的事。
厨房里不能用了就去用来躲菜喂猪,在自家地里砍树枝,用来躲柴草,反正村里人舍不得扔掉。
也许在大都市的人们感觉不好用就丢掉了,没什么用,因为他们即便是留着我看也想不出能用来做什么,生活方式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文化。
而在乡村这种废弃的物品都是可以继续用来干别的,这里用坏了可以用在那里,直到什么也不能干为止,农村就是这样的充分利用什么都不会浪费。
说起磨剪子杠菜刀就不得不说菜刀的牌子——王麻子牌菜刀,他可是家喻户晓的名牌,嘿嘿!
为了了解王麻子我还特意百度了一下王麻子,他不仅是菜刀之王也是剪刀之王,百度是这样写的南有张小泉北有王麻子。
老北京的王麻子刀剪铺原是宣武门外菜市口附近的一家卖火镰、剪刀的杂货铺,铺名"刀顺号"。原来他脸上有麻子故称为王麻子,也是挺逗比的——哈哈!
不去了解还不知道他还卖火镰,大家知道什么叫火镰吗?就是古人的打火机,建国前还在用,直到洋人的火柴出现才不用了,有兴趣的朋友你可以去买一个玩玩,具体就不写了毕竟是来写磨剪子杠菜刀来了,就不讲火镰的文化了。
小时候放学回来远远就望见家门口那颗大槐树下一位修刀剪的师傅在那里打磨刀剪,周围围了很多人你一言我一语侃侃而谈。
师傅手艺不错,师傅:“从小就干这个也没别的手艺就指着这个吃饭了”。
师傅是一位六旬的老人,望着她那美滋滋的笑容,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感到他是那么的幸福,师傅给我看看我这把菜刀钝的很每次切菜都往水瓮上蹭两下还是不锋利——水瓮在我们这里就是水缸。
师傅:“拿过来我看看等着我把这把剪刀先弄好下一个给你修”
老师傅刺啦刺啦的在石头上磨着剪刀,边磨边往上放水如果不放水干巴巴的是磨不动的,边磨边用碎布擦拭刀刃查看锋利程度,剪刀要磨成什么样子才叫好那。
老师傅从工具箱里拿出了一块薄布一下一下的试着,又拿出了一张废旧报纸一下一下的剪着,如果每一下都能剪的整整齐齐变说明已经修好了,如果有一下带纸——就是粘纸说明还不行继续修。
铛铛两声铆钉松了紧紧他,看着师傅的专业程度是那么的老练,太专业了,过了一会儿可算是给他修好了。
老师傅说:“拿去看看行吗”!大婶拿过来剪了剪她那块花布说:“太好了给你多钱老师傅——老头”。老师傅:“两块”。大婶:一块不行吗。老师傅:“刚才说的两块”大婶“你这老头一分也不便宜”。
村子里人就是这样爱贪小便宜,别说我说的不好听这里不做陈述,大婶:“给你”。下次不让你修了,师傅乐呵呵的笑着说:“你爱修不修”。
他们就是这样逗来逗去,是那么的纯朴没有心计,老师傅:“拿过你的菜刀来”。那位大叔:“师傅你给看看”。老师傅:“三块”。大叔:“可以”。老师傅:“你这个不好整你多等一会”。大叔:“可以修就是了”。
老师傅在他的工具包里拿出了一个铁片的东西,两头是用手握住的把儿,这个铁器好古怪,两手拿着把儿把刀架在槽子里用力直接抢铁屑——(抢指直接用刀削铁皮)哎呀!那个铁器真的太锋利了,铁皮居然能一层一层的抢下来我聊了个去。
菜刀刀刃在变薄,一下两下三下,不一会就被抢的很薄了。
老师傅:“你帮个忙”。大叔:“怎么弄”。老师傅:“你登下自行车”。大叔:“可以啊”!大叔登着自行车带动着上边的砂轮快速的转动,他用很成熟的手法在上边打磨着,老师傅把刀刃儿修的平平整整的。
老师傅:“好了好了停下吧”!大叔:“哦”。
接着老师傅又在那个石头上开始一下一下的细磨刀刃,哎呀看着都锋利,不一会儿菜刀磨好了。
老师傅:“你回家切肉试试躲肉馅应该没问题回家吃饺子吧”。顿时一片笑声。哈哈……这老师傅太逗了!
大叔在一边找了一根烂草试了试,大叔试完说:太锋利了,师傅你的手艺不错吗!老师傅:“那是”。大叔:两块行吗!老师傅:“不行混口饭吃”。
大叔付完钱笑容满面的检查着菜刀生怕哪里不对劲,又或者有其他地方需要修的。
老师傅:“下一个是谁”。
“小明”回家吃饭。
我妈过来叫我吃饭了只好回家了,真想在多看会儿听相亲们在多聊会儿天,真的是太逗比了全是笑料,这帮乡亲们对他们很是无语全是无底线的瞎扯,哎!
一会还得去上学那不能在这里了继续看了,村子里这样的的乡土故事还有很多,在农村时真是数不胜数的小故事,如今已经定居小县城虽然不是一线城市但是也已经脱离了乡村情趣,回味着童文趣事,那个地方是那么的逗比搞笑,又富有乡土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