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智永和尚”:做个优秀的传承者
以前提过一幅画,《萧翼赚兰亭图》。
萧翼赚兰亭图这幅画讲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一直想要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遍寻无果。后来听说原件在辩才和尚手里,但辩才和尚推说字帖不在自己手中,不肯拿出来。
唐太宗便让萧翼设法接近辩才,骗取了辩才和尚的信任,最终找机会偷走了《兰亭集序》。
这个辩才就是智永和尚的亲传弟子。
那么,智永和尚怎么会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帖呢?
智永和尚,生卒年不详,南朝人。出家前名叫王法极,是王羲之的七世孙,这份《兰亭集序》就是他家的传家之宝。
王羲之共有七个儿子,智永和尚是五子王徽之的后代。
王家曾是世族门阀,声名显赫,皇帝都得又重视又防范。等到了智永和尚这一代,“旧时王谢堂前燕,”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不过,虽然豪门生活没有了,官位也没他们家什么事了,但王家书法的影响一直都在。
南朝时候,虽然社会动荡不安,但书法依然十分盛行,当时最著名的书法家被称作“南朝四家”,分别是羊欣、王僧虔、萧子云、智永。
这四位中,除了萧子云,其余三位都和王家有关。从这点上也可见王家书法的影响之大。
对智永来说,从小的耳濡目染,对书法的热爱,以及祖先曾经的荣耀成了他研习书法的精神动力。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关于智永和尚的故事,也都与他的书法有关。
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瑾在《书断》中记载,智永为了练习书法,把自己关到寺中一座楼的顶层阁楼里,每天刻苦临摹王羲之的字帖,发誓书不成不下楼,结果这一练就是三十年。
他练秃了的笔整整装了十大竹簏,智永将这些秃笔埋在寺里的后院中,称它“退笔冢”。
“退笔”就是用废了的笔。
智永和尚的字在当时十分有名气,每天来求字,求题写匾额的人把寺庙的门槛都踏破了,智永和尚只好用铁皮包上门槛,被人称作“铁门限”。
智永将自己的成就归结为刻苦练习,矢志不移,他也以此教育自己的学生。
晚年时,他手抄了《千字文》八百本,赠送给浙江东的很多寺院,作为大家学习的范本。
因为用了草书和楷书两种字体,这本书也称为《真草千字文》。
《真草千字文》拓本时至今日,北京故宫博物院存有一拓本,西安碑林有北宋时的石刻本。
唯一流传下来的完整墨迹本在日本,是唐朝时候被留学的人带过去的。
据说日本也有一些“退笔冢”,大概就是受到了智永和尚的影响。
智永和尚的书法与王羲之的极为相似,历史上也有人批评他的书法缺乏创新精神。
苏轼则认为智永的书法原本就不是为了创新,而是为了弘扬先祖王羲之的书法,这才是他的理想和目标。
作为一位优秀的传承者,智永和尚对中国书法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他的作品至今仍是学习书法者的极佳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