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绩效目标合理性如何评价?
项目绩效目标合理性如何评价?
原创:贝因咨询
公众号: 绩效评价
官网:中国绩效评价网
政策绩效目标是判断政策实施是否成功,以及预算配置是否恰当的主要依据。因此,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必须要看是否有明确的、可计量的绩效目标,以及绩效目标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如果政策没有明确的绩效目标,或者绩效目标的设置有误,那么该政策就不应支持。
绩效目标的评估一般建立在需求评估的基础上。公共政策或项目活动通常用于解决某些社会问题、满足某种社会需要,或通过满足某种公共利益,以此改善一些不理想的社会状况。这样产生的积极影响构成了公共政策的绩效目标。具体来说,其关注的主要问题为:
一是政策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是什么?与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相对应,项目的主要目标(绩效目标)是什么?该目标的时间框架是什么?目标受众是哪些人和组织?
二是为了实现主要的绩效目标(政策效果),所需要的政策产出是什么?用什么指标来衡量上述的政策产出和政策效果?指标的数据来源是哪些?
三是政策的绩效目标能否实现?或者说,政策所面临的主要的挑战与障碍有哪些?社区或利益群体中哪些条件有利于绩效目标的实现?
在我国,进行绩效目标评估,一般都需要借助于审核项目的绩效目标申报表。根据财政部印发的《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2015),对绩效目标合理性的分析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完整性审核。绩效目标的内容是否完整,绩效目标是否明确、清晰;二是相关性审核。绩效目标的设定与部门职能、事业发展规划是否相关,是否对绩效目标设定了相关的绩效指标,绩效指标是否细化、量化;三是适当性审核。资金规模与绩效目标是否匹配,在既定资金规模下,绩效目标是否过高或过低;或者要完成既定绩效目标,资金规模是否过大或过小;四是可行性审核。绩效目标是否经过充分论证和合理测算。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切实可行,并能确保绩效目标如期实现。综合考虑成本效益,是否有必要安排财政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