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摘抄 || 拒绝讨好,把时间留给自己,余生为自己而活
网上曾有个提问:“为什么我们越来越累,也越来越不快乐?”
有人回答一针见血:“不是因为满足不了自己,而是因为总是在疲于满足别人。”
生活中,我们常常生活得小心翼翼,为了讨好别人去委屈自己。
但如果总是为满足别人而活,只会让自己越活越疲惫。
很多人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加倍努力变优秀,想尽办法懂事。
可结果却是,越优秀越懂事的人,反而越会感到悲伤和委屈。
正如书里所说:
“真正的优秀是为自己而活。”
一个人要想过得轻松一点,要学会从取悦自己开始。
讨好自己,才是值得被爱被尊重的开始。
1.越去讨好,活得越憋屈。
《不再讨好》书中一针见血指出:
“为讨好他人过度付出,会让自己变得卑微;为讨好他人追求优秀,会让自己活得拧巴。”
讨好他人的人表面上风平浪静,其实活得都很憋屈。
正如《不再讨好》书中所说:
“几乎所有的讨好者,都在遭受恐惧黑洞的侵扰,而且越恐惧就越焦虑。”
讨好的人,经常会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在了不值得的人和事上,自己却在委屈、羞耻、悲伤等情绪中难以解脱。
别人的夸奖并不会让你过得更好,不喜欢你的人总会想方设法挑刺。
生活本只是取悦自己的过程,真正需要在意的,不是周围人的眼光,而是自己内心的感受。
一个为了别人放弃自我的人,只会活成别人的影子,永远也得不到自由。
2.无底线的付出,注定什么都得不到。
人们害怕什么,就会被什么控制。
事实上,在任何一段关系中,你的讨好和顺从,换不来任何的感动,只会让自身变得廉价。
讨好其实也是一种自虐。
每一次讨好都是将自己命运的控制权放手给他人,都是在消耗自我、杀死自我,让自己陷入总为别人付出的泥淖里。
你的每次讨好,起初会令人感激,久而久之,就会变成理所当然。
渐渐地,别人只把你当成冤大头,当你无力完成他人请求时,对方反而因此生气,斥责你没有满足自己,甚至把你一脚踢开。
《破产姐妹》中有这么一句话:
为什么别人越来越不把你当一回事,因为你太好说话了。
什么事情,别人一找你就答应;什么东西,别人一给你就要。
这样你就变得没有那么珍贵了,做人除了说Yes之外,还是要经常说一下No。
亲和力虽然很重要,但是人的价值,却是靠拒绝而来的。
需费力讨好的关系,都不能长久;需小心维持的感情,都不是常态。
为了讨好别人而委屈自己,只会让人觉得你软弱可欺,一文不值。
适度的拒绝,不是冷漠无情,而是不让无谓的事牵扯精力,不让无谓的人影响心情。
没有一份付出是理所当然,没有一份肯定需要“讨好”来交换。
讨好,让你变得廉价,但拒绝,可以让你变得更珍贵。
这是每个人为人处世的分寸,也是需要守住的价值底线。
3.学会“不好惹”,才能活出自我。
书中提出了很多自我疗愈的途径,归纳起来,形成了一个这样的自救闭环——接纳自己、聚焦自己、相信自己。
第一,放弃改变,接纳自己。
在书中,作者写道:
“一个人给自己的最大礼物是爱自己、尊重自己。”
认同自己的人,才会明白: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这个世界上,有人讨厌你,自然也会有人喜欢你。
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难受的是自己。
曲意逢迎去改变,失去的是自我。
发自内心地认同自己、肯定自己,是爱自己的第一步。
第二,拒绝妥协,聚焦自己。
《不再讨好》中认为,讨好型的人之所以活得那么累,就是因为很难建立自己与他人的边界。
“有自己的想法、思考、决定,敢于说‘不’,这些都关乎一个人的心理边界。”
边界感很清晰的人,面对不喜欢的人和事,会果断拒绝。
不再讨好别人,并不意味着你变得冷漠或自私,而是说明你学会了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愚昧的善良,会让人憋出内伤。
用拒绝树立起自己的边界,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第三,坚定内心,相信自己。
让自己安稳强大的关键,就是要有足够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人生磨难重重,真正击垮我们的,从来不是困难,而是自己那颗越来越敏感、脆弱的心。
没有人可以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好,才去走下一步,带着伤痛往前走是人生的常态,你只需要去经历和感受。
那些你亲自体验过的事,会强壮你的筋骨,唤醒你的强大。
而当你强大起来,你淋过的雨、吹过的风,也都会反过来悄悄地滋润着你。
4.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
“你生命的前半辈子或许属于别人,活在别人的认为中;把后半辈子还给自己,去追随你内在的声音。”
不再讨好,不是要你成为人中龙凤,不是要你变得人见人爱,也不是让你在社会中变得八面玲珑。
而是让你不断地经历,不断地成长,不断地更新,从容迎接命运带给我们的一切,真正成为人生的掌控者和创造者。
最后,想引用一段书中来访者的话,与大家共勉:如果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发现最亏待的,恰恰是你自己。
那么你这一生,就白活了。
点个小赞,拒绝讨好,把时间留给自己,余生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