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这样的江小爬
和团队小伙伴聊完天,准备睡觉突然就精神了,又看到了《七十七天》,江一燕0片酬出演的文章,之前读完《我是爬行者小江》之后,就想写点关于她的什么,总是没能落笔,今天也是巧了,天时,地利,人和,下笔刚刚好。

忘记了什么时候,从哪看到的,江一燕竟然去支教,而且至今每年都在坚持,就莫名生出了许多好感。
初识她是四大名捕的姬遥花 ,与其说是美貌异常,不如说是妖艳异常,又善迷魂之术,完全没什么好感。
后来看到了那篇文章,她支教,写书,还玩成了摄影高手,就这样爱上她了。而后入手了《我是爬行者小江》,陈道明为她写的续反反复复看了好多遍,几乎达到全部摘抄的地步,我想,除了迷恋陈的文字,更喜欢他笔下的小江。

对所有支教的人,心底都有一种神奇的敬意和崇拜存在。小时候,老师问,你的梦想是什么,我觉得,我应该是一个老师;再大一点,我觉得自己的文字貌似还不错,又觉得,我应该是个作家;再后来,汶川地震的消息传遍了校园,那些痛彻心扉的悲伤,和那些温暖人心的感动,支教和志愿者这两个词在我的心里便开始披上了神圣的外衣。
然后,再看江一燕,便也醉在了她的笑容里。

《七十七天》,又刷新了对她的认识高度。
她说“这不就是自己一直以来想拍的电影吗?” “拍这样的电影,对灵魂也是一种洗涤。”然后她就去做了,而且0片酬出演,就如同当初的支教一样,一坚持就是10年。
而这一切,都源于她内心的喜欢,值得。
为了演好“蓝天”,她做成了名副其实的拼命三郎。接戏想熟练掌握轮椅行驶,她无数次摔倒,手上磨起了血泡,严寒大风吹得她脸都冻僵,张口闭口异常艰难,台词更是一句都说不出来。我想,除了敬业,支撑她的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认同。

突然明白,一直想写,却一直落笔不下的原因或者也是因为,找不出一个词或者几个词来评价她,又或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什么样的标签符合她。演员?音乐人?摄影师?乡村支教老师?作家?文青?我觉得都不是,她只是她自己。如同她自己歌里唱的那样:
我不要乖乖乖乖,迎合着你,回到家偷偷哭泣。
这世界怪怪怪怪,太多哲理,我不理,我只做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