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差距才有动力
前几天下午单位开项目研讨会,我替一个老同志去参加。步骤还是老套路:
1、甲方先说明对项目的规划和考虑;
2、乙方汇报相应的实施方案;
3、甲方领导对项目方案提出顶层建议;
4、双方开始讨论项目的合理性、可实现性和风险等等。
以前也经常开大会,可我都在神游,从来都觉得开会是浪费时间,领导讲话也都是一个套路,但是今天在第三阶段时,我突然开始焦虑了,我觉得今天领导的讲话很有水平,他站在全局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项目,除了将来龙去脉讲清楚,还把现在存在的问题、两个方案的优劣分析的很透彻,且最终在结合上级意见的同时给出了解决的建议…
上级的上级又不一定懂具体技术,为什么非要落实他们的意见呢?
我突然想起了笑来老师说的:见识决定一切。也就是层次越高,关注的层面就会越宽。比如我们一线,可能最关心技术的发展;我们的上级则更关注技术如何应用;而上级的上级关心的可能是我们需要这个吗?用了会不会更好,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我当时想的是不愧是领导,有积累、有水平,后来跟一个朋友说起来,他也说,领导经常开更高规格的会,他关注的点必然比我们要宽、要准。
说来惭愧,我平时总是局限于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别人跟我说要把眼界放宽我还总反驳说我得先打基础。其实师傅也经常跟我说,要把相关事物联系起来当成一个系统,因为他们都是相互影响的,如果能站在系统的的角度看问题、把握事情的本质,许多问题的解决方式是不一样的。
就像我们开车,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几米,还要往前看,才能看出路况怎么样,如果前面有特殊情况,要通过你的预判来决定是该加速、减速还是匀速,从而提前做出反应。
到了第四阶段,大家相互研讨,我看到那些大佬们相互交流,从产品定位、产品设计、与历史产品的差异、优劣、分系统的风险等,最后到哪里减少几厘米能使产品变得更轻量化、哪里改变了连接方式使尺寸减少了多少、对产品的贡献率等等都信手拈来,真是让我万分的佩服,因为他们:
1、对产品发展过程很清晰;
2、对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异很清楚;
3、对新方案的改进情况了然于胸;
问题不止一个人,大家都是这种状态!
反观我,这些东西曾经也比较清楚,可该用到的时候怎么又记不起具体的内容和数据呢?脑子里还是一团浆糊,我自己的东西没记住、跟不住他们的思路、更跟不上领导的观念这些都让我觉得很焦虑,长此以往可怎么“混”下去?!
不过我突然想到了笑来老师讲的:
> 恰当且足够剂量的焦虑就是危机感。
所以光焦虑是没用的,落后就要挨打,我要尽力扭转这种局面:
1、整理自己职业发展脉络;
2、提出职业发展目标;
3、列出为实现目标所需技能;
4、为每项技能提出成长计划;
5、将已有资源链接到成长计划;
6、找出急需掌握的短板;
7、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8、按四象限法对所需知识分类;
9、将已有知识纳入知识体系,并定期回顾
10、将重要不紧急的安排到每日固定时间;
11、实践后更新。
以上是纯理论,待我实践后再将步骤和遇到的问题更新。
话说上次旅游前就是我工作、学习最好的节奏和状态,出去一圈几乎都忘光光,今天开始又是十天封闭,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