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里兑酒,酒里兑水,北京酒仙桥的故事神了!
在北京人们都知道,东直门外有个有名的地方,叫酒仙桥。
那么,酒仙桥的桥在哪儿呢?它就在酒仙桥路中端横跨东坝河的河面上。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路和桥都是现代修的,而古时候,这里有一座大石桥。石砌的桥墩,石板铺的桥面,两边还有雕花石板镶嵌的桥翅,是座敦敦实实的石头桥。可它为什么叫“酒仙桥”呢?这就牵出了一个故事:
传说,石桥落成的那天,桥两边挤满了观看的人群,可谁也不敢第一个走过这座桥去。这倒不是担心桥不牢靠,而是谁都觉得自己不够那“身份”,怕冲了大桥落成大典的“喜运”。大伙儿在两岸瞧着,单等第一个人过桥以后,大伙会跟着涌上桥去。但等了又等,还是没有人过。
太阳已偏西了,忽见老远来了一个推独轮车的老头儿,花白的胡子,红光满面,精神抖擞地推着小车,车两边一边装着个大酒篓,就直奔这桥来啦。大伙议论着:“这个老头儿劲不小哇,你看这四篓酒少说也有四百斤。”“可不,看来他要上桥。”“这老头也许有这福气。”大伙正说着,只见那独轮车已上了桥,不一会就推到了桥中间。人们不由地叫起好来,话音还没落,只见小车突然向右一歪,两篓酒就咕咚、咕咚两声,滚过了桥翅儿,掉进了河里。
人们都急着喊:“糟了,赶快捞吧!”不想这白胡子老头儿,连瞧都没瞧,飞快地推着小车走到桥那面去了,没走多远,就不见踪影了。大伙琢磨开了:“两篓酒掉进河里,他连瞧都不瞧,真怪!”有人分析道:“一边二百多斤的酒篓空了,也不挪过一篓来,那边还是二百多斤,这得多大的气力?”“可他推着还和原来似的。神啦!是神仙吧?”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忽然,一股浓浓的酒香从河里飘出来,人们都赞道:好酒!好酒!这时有人说:这老头儿准是酒仙,咱这桥就叫“酒仙桥”吧。“好!”“好!”人们齐声赞同,从此这桥就叫酒仙桥了。
有了酒仙桥以后,附近的乡亲住户们,鼻子里老是闻着有酒味,爱喝酒的人就从家里拿饭碗舀了喝,这事情一传开,河边上成了酒店,都来喝这不用花钱的酒。
这天,来了一个黑胡子老头儿,担着一篓酒和家具,在河边上搭间小棚子卖起酒来。棚子前面还贴上老烧酒的招子。从此,河里的水,酒味就一天比一天淡,而黑胡子老头儿的生意,却一天比一天旺盛。村里的一个小伙子便疑惑是黑胡子老头儿做怪,决定暗中观察。一天晚上,小伙子吃完晚饭,趴在酒棚子旁边的高粱地里等待,到了三更天,黑胡子老头儿走出来,见四处无人,就手提酒篓、舀子,走到河边,舀了多半篓河水进了棚子。
第二天,酒仙桥的乡亲们跟着小伙子,直奔黑胡子老头儿酒棚子而来。到这里一瞧愣啦,不但有黑胡子老头,还有推小车过桥、掉酒篓的那个花白胡子老头儿,另外还有一个长着二尺多长雪白胡子的老头儿。他们正在拆棚子收拾家具,雪白胡子老头儿看着疑惑的众人,哈哈大笑起来,一指花白胡子老头儿说这个往水里兑酒的是我的儿子。又一指黑胡子老头儿说这个往酒里兑水的是我的孙子,哪有什么酒仙啊。说着,他们收拾东西走远了。
从此,酒仙桥的河水,就再没有酒味。
还有一个版本同样精彩:
传说陈各庄有个酿酒作坊,老板陈天寿,他酿造的二锅头远近闻名。
一天,有个白胡子老头到作坊,过来讨酒喝。陈天寿叫伙计搬出酒坛子给老头往大碗倒。老头一边叫“好酒”一边端着喝,一连喝了五大碗才真正尽兴。当他站起来身要走时,忽然身子一晃倒在地上睡着了。
陈天寿把老头背进屋,放在床上,转身一看,呀,老头变成了一只白毛狐狸。陈天寿知他是狐仙没惊动他,给他盖上被子,让他睡了一大觉。
从此两人来往成了好朋友。第二年大旱河里井里没了水,酒没法造了,陈天寿挺着急。
狐仙来了,帮他在作坊门口打了一眼井。那井水特旺,自己冒出了井口哗哗往外流。
用它酿酒,比以前还好。陈天寿感激狐仙,就把他当酒神供起来。
京城的八王爷听说陈天寿打了甜井造了好酒赚了大钱,,就想霸占,自己赚钱。他想出了一个坏主意,奏请皇上让陈天寿第二天进供好酒。
可头天夜里,他就派人把陈天寿进京经过的木桥破坏了。
第二天,陈天寿赶着装满酒的马车刚上桥,就听轰隆一声,人仰马翻掉进了河里。陈天寿一闭眼心说,完了。
可当他睁开眼时,马车却过了桥,自己还稳稳当当在车上坐着。他知道酒仙救了自己,就把这座桥命名为“酒仙桥”了。
八王爷计划落了空,就来硬的。那一天他骑着高头大马,带着兵丁包围了作坊,赶走了陈天寿,站在井边正高兴。
酒仙从大门走出来,对着井口一抖胡子,那井水忽然间往下落,眼瞅着就成了枯井。八王爷心火上升,眼一花,从马上跌进井里摔死了。
没想到井水转眼又冒了出来,把八王爷的尸体冲出老远。八王爷一死,兵丁散了,陈天寿又回到作坊酿酒了,酒仙桥的故事也就流传下来。
酒仙桥,几百年来为沟通坝河南北的交通,为方便百姓生活做出了它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国家在这里兴建起了一系列的无线电仪器厂、光学仪器厂,以及多家军工厂,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电子城。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酒仙桥路也进行了拓宽和延长。以桥为界,桥北是工业区,桥南建起了生活区。在马路跨河处,新建起了石桥,代替了原已经历数百年风雨、早已破旧不堪的老石桥,新桥仍叫酒仙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