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这部讲阅读障碍的纪录片,我有不一样的解读

2022-11-03  本文已影响0人  逗妈
1.jpg

《我不是笨小孩》系列纪录片播出后,受到广泛关注。

三集纪录片分别了拍摄了校校、群晓、若汐三个孩子,因为孩子有阅读障碍,三个不同的家庭分别展开了一段特别的教育实践。作为懂天性的教育工作者,却在三个家庭的教育实践背后,看到了阅读障碍之外的本质不同

先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阅读障碍。“顺应天性”公众号曾介绍过一部关于阅读障碍孩子的高分电影《地球上的星星》

和电影里的伊夏一样,阅读障碍的孩子,字词识别、拼写都有问题,具体表现为写字时增减笔画、颠倒汉字部件,阅读时增减、跳过文字,书面表达困难。小学低年级阶段以识读为重点,对读写的高要求无法回避,阅读障碍的考试成绩往往大幅落后于同学。一开始他们可能只是语文成绩比较差,但是随着数学开始接触到应用题,读不懂题,数学成绩也不好。这时,他们会被认为是笨孩子、懒孩子。

一,三个孩子身上都有典型的阅读障碍表现

01

校校,走神,坐不住,手头上的一切东西随时可以变成玩具,医院确诊多动症。从一年级开始,成绩一直在及格线上下挣扎,二三年级表现更明显,写作文一上午写不出20个字,五年级时一二年级的字还不会写。

2.gif

02

群晓,简单的汉字学过一遍就忘,哪怕对着字帖一笔一划抄,也会出错。一个字写18遍、30遍,而且还是用心写,字形背了很多遍、字义背了很多遍,还是记不住。痛苦万分,在墙上挖了一个又一个洞,经常用笔在手上、胳膊上写、刻,他说刻得越疼,记得越牢。

3.jpg

03

若汐,从一年级开始作业写到9点多10点多是常事,但是无论怎么努力,拼音b、d不分,丢笔画,偏旁部首颠倒,指读做不到。语文从来没有超过60分,成绩也一直是班级倒数后三名。

4.png
5.png

二,虽然三个孩子身上都有典型的阅读障碍表现,但是他们呈现的学习状态完全不一样

01

校校说:我特别爱上学,在家里就感觉要死。只要我写完作业以后,我妈肯定还会安排我下一项作业,下一项作业写完还有下一项作业。所以趁着写作业,多玩会,然后再睡觉,无遗憾。每次跟我妈唱反调以后,我妈无奈的眼神让我很有成就感。

6.png

纪录片中有一段对话听得我忍不住双手按压受惊的心脏:

妈妈:什么叫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啊?一个4一个8这么简单的数你还一遍一遍2、2除啊?本身8就是4的两倍啊!

校校:那你能小声点吗?你喊就有用了吗?

妈妈:我喊代表我愤怒,代表我要离你越来越远,代表我准备不再这么费心费力,因为我得不到任何回应。每道题都是错的,多一笔就可以对,就不。老师教你的、书上教你的,只要照着一步一步做就一定能对,为什么你就不按他?你脑子是比这书厉害吗?你是数学冠军了是吗?你准备引领整个北京市的小学了是吗?看到不会写的题,不管会不会也不去思考,直接把俩数加加减减摆在那,这是什么态度?现在你的学习问题并不是智力的问题,也不是阅读障碍的问题,真真正正变成了态度的问题。他不是不开窍,是他根本不想学。他人生中的东西太多了,要吃有吃,要喝有喝,要爱有爱,他不知道失去这一切会有什么。有一天你什么都没有!

7.png

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建议她要“温柔而坚定”,她坦言自己能做到坚定,相信水滴石穿的力量,但只能尽量做到温柔。

爸爸说这样把家里的气氛、生活质量全部影响掉了,不如让他快快乐乐地去玩一玩,或者放放松松在家里把作业抓一抓。妈妈说不行,谁管听谁的,有一段时间两人快离婚了。

清华毕业的姥姥也加入辅导校校作业的队伍,姥姥温柔有加,妈妈认为是嘻嘻哈哈,给她增加负担。

其实她是很用心的妈妈。

她说自己是战斗型的大白羊,不会没事,咱们去学,只要努力没什么做不好的。她鼓励校校直面短板,加倍努力,制定了每日学习计划,语数外都没落下,还督促校校天天跳绳,希望促进多巴胺分泌,提高他的专注力。

8.png

她还经常组织集体活动,帮助校校更好地融入同伴群体,以免他因为学习成绩差而被误解和孤立。她身上有北京人的幽默,经常带着段子口吻和校校聊天。比如:

校校:妈妈,着火了。

妈妈:哪里?

校校:你头上。

妈妈:你都看到了?那你小心点,别烧着你。

其实她也在挣扎。有时觉得作业太多要不少写点,但总是过不了自己这关,怕孩子无法养成好习惯。

其实她也在迷茫。她说自己不担心校校的未来,等他长大可以用长处好好生存,但是她过不去现在,熬不过一次次的作业和考试。

其实她也在自我安慰。她觉得校校是一个有反抗精神的小孩,用他自己的方式反抗作业、反抗写字、反抗妈妈,这种反抗精神能让他活成自己,而不是生活的奴隶。

02

和校校不同,群晓一直自律上进,从来没有学习态度上的问题,甚至比一般孩子更努力。

9.png

默写,写错一个字,二话不说再全部默一遍;

听写,陪读的妈妈忙,就拍成图片发给爸爸,请爸爸远程听写。爸爸也忙,就自己先读一遍,录好音,再播放录音自己听写;

在床上、书桌上,趴着、躺着、坐着,他永远在读书;

甚至当他面临失学,可能需要重新回北京上学时,他说:学习实在不行,每天作业多得要死要活,那些我都能应付过来,最多也就写到一点,学习再重,我再熬到两点,我一天只用保持4个小时睡眠时间就够了。

10.jpg

妈妈说:你不管怎样,爸爸妈妈都特别爱你。不是因为你努力我们爱你,我们也不会因为你跟别人比强与不强而让这份爱有一点点的分别。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们知道孩子阅读障碍后,第一时间联系专家,不惜代价从北京到山西又到开封,只为给孩子找到一个合适的学校,不让孩子因为成绩这一个标准被评判。

妈妈为他改了名字,想给他一个全新的生活,还放弃自己的工作去山西陪读,用各种方法教他认字。

爸爸还是群晓的偶像,他真诚、认真,做事要做就做到完美。

但是,群晓还是有一些表现让他们无法理解,比如他极其固执。

因为同桌作文优秀,他发长长的信息问老师作文怎么能够写2页,即便老师说他写得挺好的,他坚持说不,我就说要写2页。

妈妈:你觉得他好在哪里?

群晓:第一,字数没他多,第二,写得没他快,第三,内容没他丰富,第四,格式没他好。

妈妈:你这篇也很好呀,放下心中这个标准,行不行?要放平心态,你做得很好了,写的字数足够多,语句很通顺,观点很明确,就很好了。

群晓:可是怎么他都一直比我领先。

妈妈:那你就接受这个事实,你要接受的是自己比以前越来越好。他很好,但是还有比他更好的你还没看着呢!

群晓:所以我想超过他。

妈妈:这需要时间,不是你哭了一下就能达到的,你已经很好了呀!

群晓:我好什么好啊,我作文还是没有比他好啊!

11.png

03

若汐的故事又是另一番样子。

即便从来没有拿过一张奖状、成绩一直倒数,她一直是每天早上6点起床早读,每天写作业到九十点钟。

12.jpg

她还另外学习了芭蕾、画画等兴趣班。即便对她来说,自动化出现缺陷,动作不协调,很难掌握精细动作,学习芭蕾舞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练习时间才能够达到和别人一样的水平,她也一直在练习,一遍又一遍。

她的姐姐是学霸,考上了衡水中学,那时她虽然只有四年级,却开始向姐姐看齐,刻苦努力。

她说,我害怕考试,而不是在乎自己的成绩。别人考得比我好,我不在乎,但是可能别人嘲笑你的时候,你就真正地在乎你的分数。

她说,努力可能别人看不到,但是自己努力就行了,煎熬、也难受,但是也得受着啊!

13.jpg

对于拿奖状,她说,拿不拿都行,如果拿一张也是开心的,但是不拿的时候看到别人拿其实也没什么可羡慕的,因为别人可能是天生的或者是自己努力过来的。

若汐的爸爸妈妈给了孩子点点滴滴的陪伴。每天陪写作业、陪打卡,爸爸说他们一直在寻找,想找到她的一个闪光点,所以给孩子报了一些兴趣班,希望孩子在学校找不到的认可在培训班里被老师关注平衡一下。

若汐的进步很慢,别人轻轻松松就能拿到及格分数,她却用了四年才拿到。妈妈知道若汐喜欢奖状,当若汐语文考78.5分的时候,妈妈给她亲手写了一张奖状,郑重地举行了颁奖仪式,鼓励孩子取得的进步。

14.png
15.png

三,虽然三个孩子身上都有典型的阅读障碍表现,但是他们呈现的学习状态完全不一样,原因是——是否顺应天性

01

校校,可能是D偏C。

他从小就是人见人夸、贫嘴机灵的孩子,想象力丰富、表达能力强,也有三分钟热度、不专注的天性劣势。

16.gif
17.png

D天性的孩子最适合的是宽松自由的教育,所以校校和姥姥、爸爸在一起很快乐,甚至在学校也很开心。但是妈妈的教育方式不适合校校,虽然妈妈很用心、很努力,但是在错误的方向上努力,只能是越努力,结果越差。

纪录片最后,校校虽然取得了成绩上的进步,获得了一次听写满分,但是校校和妈妈的矛盾、对家的逃离感越发明显。妈妈虽然说已经接受了孩子,但仅仅是接受了孩子的阅读障碍,却没有接受孩子的天性,一直在用逆天性的方式解决孩子阅读障碍的问题,所以效果并不明显,却同时让校校产生了对抗、逃离的性格问题。

不过从纪录片整体来看,校校还有足够自娱自乐、自我解压的精神,如果校校妈妈及时调整方式,按照适合D天性孩子的方式,相信阅读障碍的情况会更顺利地解决,亲子关系也会更融洽。

校校,就像你说的,“上帝给你在你的脑子里关了一扇门,肯定就会给你开一扇窗,我觉得我长大以后肯定有一项特长,只不过我现在不知道而已”。你的想象创意、灵活有趣扑面而来,相信你一定会找到自己,做真实的自己!

02

群晓,可能是A偏B。

他的父母不理解他为何那么固执甚至有点强迫,一定要超过作文写得好的同桌,一定不放过只有1分的阅读理解题,把字刻在胳膊上只为记得更清楚些……

其实从天性的角度一目了然。

他执着、目标感强、理性、自我驱动力足,甚至因为可能偏B,表现得有点类似强迫,但这并不是他的性格问题,他也是三个孩子中最先实现阅读自由的孩子。纪录片中有一句话说:他始终做所有的事情都比别的孩子努力。是呀,正AB孩子的努力程度往往超乎想象。

18.png

群晓,就像你说的,“你肯定在一个地方不如别人,要抱着悲观的心理,我知道这是一种负能量,但是我觉得这能让我一直在练习”。我们都有地方不如别人,保持练习,向着你的高峰进发吧,我们看见了你背后的光芒!

03

若汐,可能是B偏C。

纪录片中若汐的爸爸说,自己不是伯乐,发现不了孩子在哪一方面闪光。其实从天性的角度可以看到。

若汐在成绩毫无起色的情况下,几年如一日早起学习;在兴趣班毫无起色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练习;在没有一张奖状的情况下,仍然不放弃……这就是B天性孩子守纪律守规范、耐心有韧性的表现。爸爸妈妈的细致陪伴成了滋养她的雨露,姐姐的榜样示范成为她努力向上的动力。

若汐,就像你说的,“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人也可能不完美”。我们都不完美,但你的天性优势无比闪光,和时间做朋友,默默勤恳努力,一定会收获属于你的更多张奖状!

19.png

其实,阅读障碍儿童不是病人,他们只是在这一点上和普通孩子有差异而已。谁又和别人没有差异呢?

向纪录片导演致敬,向阅读障碍研究专家致敬,向三个家庭致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