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辈离开后,不要对这4类人太好,你的好会被人辜负
长辈在,家族的亲缘关系、人情关系,还能继续维系下去。长辈去,家族的亲缘关系、人情关系,就会走向淡漠,以及破裂。
在人情社会,长辈就是一切亲缘关系的桥梁。你跟表堂兄弟好,就是看在长辈的份上。你跟某些亲戚往来,也是看在长辈的份上。
你是这么做的,那别人也是这做的。等长辈离开后,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瞬间变质,从以往的亲戚关系,变成当下的陌生人关系。
这就应了一句话——树倒猢狲散,人走茶已凉。所有的人情关系,都不是永远的,而是短暂的。相处了一段时间,终究要各走各路,各相安好。
长辈走后,千万不要对这4类人太好,他们是你命中祸患的根源。
第一类人:虚情假意的亲朋好友。
父母在世,为了照顾父母的面子,我们要跟某些亲朋好友逢场作戏,戴着面具往来。随着父母的离去,双方都可以摘下面具,不再逢场作戏了。
很多人不理解,都是有关系的亲朋好友,为什么非要逢场作戏呢?有关系,而没有感情,这就是“逢场作戏”的根源所在。
可以这么理解。他跟你是亲戚,这是“血缘”决定的。而他的观念,跟你的观念不匹配,导致感情不好,这是“观念”决定的。
“血缘”和“观念”,始终是不能混为一谈的。这个时候,观念的冲突,就会影响到血缘的关系。有可能会让关系破裂,也有可能会让双方反目成仇。
既然关系如此复杂,那我们不妨跟这些亲朋好友减少往来。人与人之间,离得太近,是一场劫难。保持距离,才能减少矛盾。
人,还是活得真实点好。总是虚情假意,毫无意义。
第二类人:争夺财产的兄弟姐妹。
民间有句老话:“亲兄弟,明算账。”
哪怕是一个妈生的兄弟,都会为了钱财名利而相互争斗,相互算账。也许,你大度大方,可别人就是咄咄相逼,那你又能怎么办呢?
父母在世,子女们都不会反目成仇,哪怕暗中较量,也不会让父母知道。父母一走,等于掣肘消失了,那子女们岂会相安无事呢?
总有一些“贪婪”的人,会为了一丁点的家产,而跟亲兄弟姐妹对着干。在他们眼中,什么关系感情,统统都没有钱财来得真实。
特别是在“金钱至上”的今天,赚钱的难度增加了,人们的观念也偏向于物质,那就会导致一个恶果——亲兄弟姐妹,都会成为仇人。
人们都知道,家和万事兴,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因为钱财物质,会影响人们的即时选择。
第三类人:总是作妖的老家亲戚。
有人提出过一个观点:以往,哪怕人们在城里扎根了,过年的时候也会回到老家。如今,哪怕人们没有在城里扎根,春节的时候也不想回到老家。
这种现象的根源,跟这三点有关。首先,老一辈的长辈、父母逐渐离去,老家不再是故乡了。其次,现在的年轻人和中年人,跟老家的亲戚不熟悉。
第三,由于分居东西南北,亲戚之间早就没有了交流和往来,再见也不过是陌生人罢了。同时,如今的亲戚见不得人好,让无数人心寒。
一回到老家,别人只会看你开什么车回来,还会问你今年赚了多少钱,有没有在城里面买房子,打听你的底细。
你开了豪车回老家,赚的钱也比较多,那别人要么奉承你,要么不希望你过得好。反正,没有人会真心待你。
这就是所谓的“门前拴上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门前放根讨饭棍,亲戚故友不上门。”
第四类人:无事献殷勤的亲人。
常言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你和他平常就没有什么联系。突然有一天,他联系你,还跟你叙旧,甚至说一些尴尬的套话,就说明他有求于你。
一般来说,人这种“唯利是图”的生物,不是为了钱财而来,就是为了某些利益而来。这搞来搞去,都离不开一个“利”字。
著名漫画作家朱德庸先生说过,这是一个物质极度发达,而精神极度贫瘠的年代。
物质发达,就是说我们都吃得饱,穿得暖,活得起了。而精神贫瘠,就是说我们失去了一定的追求、感情和精神世界,越活越像只会赚钱的机器人的样子。
可以肯定的是,如今的人,不仅少了感情,还少了真诚,唯一多了对于钱财利益的追求。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就是这个道理。
为了钱财,他们可以奉承你,可以抱你的大腿,但一定会在你落魄的时候抛弃你。如此,我们该带眼识人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