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育杂谈列子太学(慈祥华人)哲思

内修内治:列子之学

2019-01-23  本文已影响15人  一朴信信

列子太学幸福人生《学列子 知人生》系列 仲尼第四03总第053篇

列子仲尼开篇,介绍了孔子之学后,接着连续讲了三个故事,介绍了列子当初拜师学习,“内修内治”的状况。

一、相知者:若相敌

列子拜壶丘子林为师后,以伯昏瞀人为学友,住到了城南。跟随他一起居住的弟子近百人。虽然跟随者众多,但列子依然自以为微不足道。

列子每天跟弟子们相互辩论,远近闻名。然而,他跟南郭子隔壁住二十年,也没有去拜访过。在路上遇见了,眼睛就像没看见对方一样。门下的弟子仆从,以为列子跟南郭子之间一定相敌对。

内修内治:列子之学

有个楚国来的弟子,问列子说:“先生为什么与南郭子相敌对?”列子说:“南郭子貌相充盈,内心虚空,耳朵不听杂乱声音,眼睛不看炫耀光彩,嘴巴不大说话,心里没有什么想法,做事没有什么戒惧。我过去拜访他干什么呢?尽管如此,我试着与你们一起去拜见他吧。

四十位弟子与列子一起,见到了南郭子,果然像丢了魂魄一样,无法与他说话。回头看列子,像精神出了体一样,无法与人合群。一会儿,南郭子指着走在最后面的列子的弟子,跟他说话,言语铿锵,像一位雄辩之人。列子的徒弟们大惊失色,回到宿舍,都一脸疑惑。

列子说:“心里明白的人无言,知识精进的人也无言。用无言说话也是说话,用无知表现知道也是知道。无言与不言,无知与不知,也是言,也是知,也是无所不言,也是无所不知,也是无所言,也是无所知。如此而已,你们为什么妄自惊讶呢?

内修内治:列子之学

感悟:顺应自然,不求名利功德,无所缺,亦无所憾,怎么会想要立言立行呢?无言就是最好的教化,无知就是最好的引领,无事就是最好的促进,为什么非要去要求别人呢?

因为无所求,尽管二十年不相往来,列子也不刻意为之。可见,列子之学,就是在平常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而已啊。

二、“心凝者”:“形释”而“理无所隐”

列子刚开始拜师学习,学了三年,变得不敢讨论是非利害,老师才瞥他一眼。学了五年,可以讨论是非利害了,老师才对他释然一笑。学了七年,心中没有了是非利害,老师才让他同席而坐。学了九年,随心所想,随口而说,而没有了人与我的是非利害,内心与外在言行便共进了。

此后的列子,眼、耳、鼻、口与外物一体,已无所分别,无所偏好。心无扰乱,专于修炼,形体轻松柔软,骨肉像融化了一样,完全没有了负担。已经不觉得身体依靠着什么,脚下踏着什么,心里想着什么,言语中包含着什么愿望。如此自然自在而已,其人生的道理却体现无遗,毫无隐藏。

内修内治:列子之学

感悟:列子之学,不是凭借道理,教育别人,从而实现某一目的,而是为了自己身体力行。别人只是被自然感化而已。

三、“至游者”:“物物皆游”

列子早年喜欢出游。壶丘子问他:“你出游好游玩什么?”列子说:“出游的快乐,就是玩而已,没有特别爱好。别人出游,为了观看新鲜事物;我出游,为了发现事物的变化规律。对于出游啊,没有人能辨清究竟。”

壶丘子说:“你的出游跟别人本来就是一样的,而你却说跟别人不同!但凡看什么东西,永远都是看它的变化。喜欢玩外物而不知道究竟玩它什么,其实是不知道自己怎么回事。一心出去游玩外物,而不知道用心内观自己。外游是为了物质满足,而内观是为了自身圆满具足。为了自身圆满具足,是游玩的至高境界;为了物质满足,达不到游玩的至高境界。”

内修内治:列子之学

于是,列子终身再没有出游过,自以为不懂得出游的学问。壶丘子说:“游玩有最高境界啊!最高境界的出游,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最高境界的观看,不知道该看什么。接触万事万物都是游玩,都是观物,这就是我所说的游玩,这就是我所说的观物。”

感悟:游者,游学也。列子之学,不是为了物质满足,或是借助外物实现自己的愿望,只是为了内修、内治、自我圆满而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