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城生活
前几天被猫挠了,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要去通州的潞河医院打狂犬疫苗,几年前去那里打过一次。可一想到检查站的拥堵,就退缩了。其实燕郊有5家可以打疫苗的防疫站,比通州可以打狂犬疫苗的地方还多。
生活在燕郊的人在心理上总以为自己还生活在北京,有事没事儿的总喜欢往北京跑,看病去友谊医院,吃碗炸酱面也要去通州那家熟悉的老北京炸酱面馆,哪怕喝杯咖啡也要去小堡村。
去往防疫站的路上,我突然清醒了,我不是生活在北京,我就生活在河北三河市这个叫燕郊的小镇。
搬来燕郊两年,真正在这里生活也就是一年,对这里并不算太熟悉,生活半径也大多围绕着潮白河。燕郊到底有多大,东南西北到底哪里是尽头,燕郊的本地人有多少,还是大多都像我一样是来这里的异乡人。
一个朋友知道我现在住在燕郊,惊讶地问我:“你为什么去燕郊?”他问得我有点儿不知所措,我为什么不能来燕郊,北京人固有的乡土概念让他觉得北京人似乎只能生活在北京。
来燕郊是宽说服我的,他说要不是他,我可能一辈子都不可能来燕郊生活,他扩展了我的生活版图。他总说我是北京老土冒,认识他之前除了北京在哪儿也没生活过。要不是小堡村的房东收了房子,我的确也不可能来燕郊。
宽的发小儿在燕郊买了房子,去他家做客是我第一次来燕郊。过了界河,迎面就是一栋栋的高楼大厦,那时听说动批也搬过来了。发小儿带我们去了一家好吃的粤菜馆,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这里的烟火气。
我们决定来燕郊住了,租了面朝潮白河房子,这样的河景房在北京的租金肯定不低。再说北京也没有什么河景,北京是一座不太灵动的城市。
车行驶在行宫大街上,一路朝东很快就到了防疫站,防疫站旁边就是一家儿童医院。防疫站里只有我一个人,交了钱之后很快就打完了疫苗。
我感受到了小城生活的便利,其实很多事情不用去北京在燕郊也可以解决。看病可以去燕达国际医院,听说也是一家三甲,而且跟朝阳医院、天坛医院都有合作,医生既热情又专业。
看着街道两旁一家挨着一家的店铺,我突然就生出一种幸福感。小城里基本上不堵车,去哪儿办事都方便。
这里有永旺大MALL,有星巴克,有迪卡侬、有肯德基、有紫光园,有沃尔玛、有首航超市、有批发市场、有鲜花市集、有天南地北各种口味的餐厅、有健身房,有电影院,有洗浴中心、有盲人按摩、有宠物医院、有汽车检测场.......这里应有尽有。
越来越多的北京人选择来这里生活,我家的邻居大姐就是一户老北京。她告诉我,她家位于木樨园的房子又小又破,她把房子卖了,在这里买了这套临河的两居室,和老伴儿两个人过来养老。
在小城生活,甚至连汽车也是多余的,走着或者坐个公交车,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转遍整个城市。
我也越来越习惯在小城生活。北京太大,大得有点儿吓人,整个城市整齐划一,失去了一种人性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