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足的孩子,是怎样一种表现
文:赵欣,2岁8个月男孩的妈妈,正面管教家长讲师,鼓励咨询师,青岛37度妈咪正面管教创始人。
正文开始:
关于安全感构建这件事,我曾在线下主题沙龙和线上微课中多次提到,其实就是:
孩子对妈妈的信任,相信妈妈爱我,会来接我,我是被爱的。
对环境,环境中的人的信任,相信我是安全的。
对自己可以应对问题的信任感,相信我可以。
有了这几点提示,在培养孩子的安全感这件事上,就清晰了很多,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不管是去幼儿园,还是带孩子去一个新的环境,帮助孩子做到以上三点,就是帮助孩子很好的构建了安全感,孩子自然会带给你惊喜。
上周末,老公出差,我需要带着儿子去带领一场线下沙龙,半个多月前就确定了这个行程,我开始遵照以上三点,去帮助孩子更好的与我合作。
首先,就是多几次带孩子在这个新的环境中玩耍,让他熟悉这个环境,熟悉这个环境中都有什么,在这个环境中,他可以做什么。
其次,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很好的跟这个环境里的人互动,通过妈妈和这些人的互动,孩子会观察和了解到,这里的人是妈妈的朋友,他们是值得信任的。
安全感足的孩子,是怎样一种表现这样就迈出了非常重要的步骤,就是对环境和人的熟悉,从陌生的恐惧感,到熟悉的信任感,安全感的基础就有了。
当然,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第一条中所描述的,孩子对妈妈的信任,相信妈妈回来接我,相信我是被爱的,这件事情,其实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在做了。
所以,有时候我们说,入园准备,从出生开始就在做了,就是这个道理,安全感的培养,有三个重要的层级,而第一步的基础层级,就来自孩子出生后和妈妈(或者第一照料人)的互动方式。
如果是全职妈妈,也不要24小时,跟孩子在一起,孩子需要通过跟母亲的分开,重逢,分开重逢,这样的多次经历来不断确认,妈妈会回来,妈妈是爱我的。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职场妈妈在入园过程中,会比全职妈妈更容易过渡,因为早在妈妈上班开始,孩子就已经在做“妈妈会回来的“的确认工作。
对于安全感的培养,我是从儿子很小就很注意的,所以,几个月的时候,跟孩子玩躲猫猫,让爸爸参与到育儿中来,时不时让爸爸独立带孩子,让妈妈得到短暂放松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安全感,真的是一箭双雕。
回到儿子这件事情上,在邻近沙龙活动前一周,我又带儿子去场地,这次我蹲下来跟他说,妈妈需要你的帮助,这个周末,妈妈会在这里做一场活动,需要你和这里的老师一起玩耍一个上午,可以吗?
他真的很爽快的说可以。
之后的一周,我们没再去,只是在家里,会时不时提起这件事,他会问我,妈妈,你会在哪个屋啊?我可以和老师玩什么呀?
在活动开始的前一晚,我又一次跟儿子重复,明天,我需要你的帮助。我还跟他一起讨论了,等妈妈的时候,他可以做什么?如果需要帮助,可以怎么说,就是很轻松自如的聊天。比如,想上厕所,想玩什么,想吃东西,想喝水,都可以找谁,怎样表达?
这个步骤,是为了帮助孩子确定我可以,当他遇到事情可以怎样做?
第二天早上,我本来带了工具想在活动现场跟儿子画个选择轮,确认下,等妈妈的时候,他可以做的事情,结果,一进去,他看到玩具就投入的玩了起来,我叫都叫不动,看起来,我可以放心的去做准备工作了。
结果,从准备,到活动结束,一共四个小时的时间,他一次都没有来找我,跟那里的老师玩的非常的好,对我而言,真的是意外的惊喜。当然,我提前跟那里的老师说好,给儿子准备了一点好吃的,准备在搞不定的时候拿出来,儿子看到好吃的,这算是给他的意外惊喜,据说吃的开心不已。
在活动结束的时候,他跑来问我,妈妈,你结束了吗?很明显,就是完全知道我有事情做,他不能来打扰。
安全感足的孩子,是怎样一种表现这件事情,让我的感触很深,当我们选择信任孩子,并且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他真的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当然,也并不是说,孩子一次表现好了,就会永远满足大人的期待,我也并不是希望我的孩子是个完美的孩子,我只是想说,我们要充分的尊重孩子,当我们需要孩子配合我们的时候,我们首先站在孩子的角度把各种问题替孩子考虑到,孩子自然会给我们惊喜。
中午结束后,我带着儿子和几个妈妈一起吃饭,儿子开始捣乱,把桌子上的任何看得见的东西都扑棱到地上,一遍又一遍,还好我及时看到了他的需要,因为接近两点,他饿了,也累了,我们点餐的时候他很烦躁,等餐又是很长时间,我当机立断到门口买了儿子爱吃的奶酪面包,吃上了,瞬间合作。
所以,当我们看到孩子有不当行为时,不要着急去阻止孩子的行为,这是果(闹),我们需要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需要,找到那个因(饿,累,烦躁),解决它,孩子的行为自然会得到改变。
养育孩子这件事,需要家长不断的成长和进步。
我很欣慰自己在这条路上一直坚持,虽然短期内无法看到效果,但教育,就是一条长远的路,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即使犯错也可以随时修正,在错误中成长,孩子自然会给我们回应。
-end-
转载请联系授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