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成长最美的姿态4

2022-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刘嘉琪

如果让我回顾成长的经历,那么我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赋能”,自我赋能—伙伴赋能—集体赋能。

给大家讲一个奇妙的故事。2020年,8月6日,我进入一个群,当时他们在进行年会,带着好奇心,按照要求进行操作,我选择了班主任培训这个学科的直播间。谁能想到,那是一场打开我生命场域的直播间。这就是我的网研社的奇遇。

那个时候,我还在月子里,那一场直播让我舍不得放下手机,我老公把我的手机没收怎么也不给我,最后还是逼迫着他才还给我,但是前提是,不能长时间看。我心想:你不让我看,我听总行了吧。至此,直播间的声音伴随着女儿的呼吸声肆意回荡在我的耳边。

那是一种幸福,那是一种找到“家”的感觉,找到学习成长的门路,那个时候,我终于打开的成长的第一步。

那是一场怎么样的直播呢?

我听见了梁波涛老师的《我和我的天使班》,回味着班级隐形显性文化的建设。在笔记本上记录了一遍又一遍,班级文化建设对于班主任来说的重要性。

我看见杨诗云老师的《打开家校沟通的四把钥匙》,第一次知道写作还可以在“简书”里记录。至此,我下载了简书,看着简书里边的一篇篇文章,我好像发现了新大陆,随及写下一篇《感动and行动》,这就是杨老师们对我简书写作的引路。

成长就是不断有人给予你力量。

我也遇见了我的引路人,张爱敏老师,她的《一间教室,一个世界》。她的声音在耳边迟迟回荡,那是多么动听的语言,多么执着的坚守呀!她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她是一位诗意情怀的老师,她要做一位无悔坚守教育的老师。对于张老师的学生来说,那间教室是她们生活的场所,但是对于我来说,却是全新生命的敞开。

面对这个名师,我是胆怯的,我们相离这么近,却没有勇气去找她。我对自己说:既然下载了简书,先写够30篇就去找她。拿着这30篇当做投名状,可是,写够30篇,我还是没有勇气去见她,她的手机号在“加一加”里边删了加,加了删。始终,没有勇气。那就写够100篇吧,我默默的对着自己说。奇遇就是这样的巧妙,默默关注着她的简书,张爱敏工作室的招募令映入眼帘,好像机遇来临了。终于,鼓起勇气就加了张老师的微信,谈了自己的想法,张老师说只要你想成长,工作室的大门就永远为你敞开。

好像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呀,为什么我要犹豫那么久呢?可能还是底气不足,所以,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只要想成长,做,一定要做起来,我犹豫了100天,才有勇气前进一步,却不知道在这100天里,我错失了多少。

遇见这么多人,都是我成长的引路人,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也开始我的成长之路。

我读书,肆意享受读书的快乐。我读的书不多,但是每一本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今,我现在还在坚持读书。读书也是有技巧的。和大家分享几个我读书的小妙招。我读班主任书籍,比如,教给我怎么   

我采用“四步走”战略。

第一步:看书(拿到一本书,我会看封皮上的作者简介,看看这位作者的经历以及研究方向;其次看目录,找一找有没有特别心仪的篇目,圈画出来重点阅读;接着看前言和后序,看看别人对这位作者,这本书给予怎么样的评价;最后是打开书目进行阅读。)

第二步:书上留痕(在阅读的时候,看到精彩地方我会圈划;觉得这个地方引起我深思,就在旁边记录所想的内容;觉得这个地方教学时可以借鉴到,那么重点圈划,并且写出适合我教学的方案。书上记录的琐碎无比,就是为了记录当时阅读的心境,因为不同的心境写出来的思路是不一样的。在做这些的时候,我只用一种颜色的笔进行记录,因为这是我第一遍读书的记录,等到第二遍读书或者别人借阅,以此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

第三步:思维导图(输入)(我把书上的内容整理、整合之后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保存,别小看这个整理工作,其实一本书一星期是抄不完的,因为在整理的时候,不光是作者的思想传达,还有自己的思考,都需要记录整理,这需要一部分时间,然后再逐字逐句的抄录,抄录的过程就是再次阅读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输入的过程。就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经过记录的文字,印象才会更加的深刻。)

第四步:简书千字文日更(输出)(一味的输入也会让自己凌乱迷茫,那么解决的最好方法就是输出,所以我会输出一些文章,在简书里写不同主题的读后感,以此让输出的过程更加流畅。)

我读书不多,但是我迈出读书的这一步,而且每读一本书我都可以留下一些东西,或是思维导图的目录,或是数十篇的读书反思,又或是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这就是想成长。成长就是不断地读书。

我写作,我开始了书写之旅。不得不说,看见杨诗云老师的简书,自己莫名就下载了简书,里边遇见“李珍霞”老师,她是我坚持30,坚持100天的动力,每写一篇文章我们都会互赞。这种赞看似没有用处,却是我不断坚持的动力。成长就是有一个人在不断的督促你前进,给与你力量。

如今,我目前日更已写722篇,字数为81万多字,我写的文章很杂乱,但是却有很有条理。我把他分类,我的一年一班,目前已有135篇文章,这些都是任教这一年来与学生的点滴的相处与教学上的反思;网研社,参与网研社的活动,对于小学教师的我,一直在一年级徘徊,没有那么多的教学经验,所以大多数只能参与“小学语文”和“案例研讨”,我一直觉得我是一只蜗牛,慢也有慢的道理,每次参与研讨之后,我都会再写一篇文章命名为“写在研讨之后”,因为这样就可以对比其他伙伴的稿件,以此来查漏补缺。或许就是这样的经验,让我对于永正老师的课例产生极大的兴趣。当然,我还有一个懒办法,专门的一栏“教育随笔”,那是一个特殊的存在,里边存着都是别人的文章,但是这些文章并不是单纯的存放在这里,而是在发布之前,我会写一点自己的认识与见解,以达到读有所用,看有所想。成长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并坚持下来。

看似很简单的文章,却是自己的成长历程的最好见证。时常翻一翻,看一看,这些记录不只是简单的记录,更多的是回忆。

那么,说了这么多,你有兴趣也开始动笔写一写吗?下载简书行动起来吧,有不明白的地方随时可以为大家解答。

三、群体赋能

2021年6月,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再次找到自己成长的场所。

河南杏坛网研社微信组招募,看见这个招募我迟迟不敢下手,因为我还是胆怯,在我的意识里,网研社的老师们都是大咖级别,我还是一个菜鸟级别的老师,教学教师没有质量,教龄教龄少的可怜。但是我吸取上一次的经验,我为什么不能试一试呢?不试怎么知道行不行?把自己所编辑过的文件发给李丹老师,等待几天没有得到回复,我一直以为我“歇菜”了,可能还是自己“胆大妄为”吧。在我放弃的时候,李琳老师邀请我加入网研社的微信编辑组,我知道我又一次拿到成长的入围门票。

成长就是不断的挑战自己。

在这里的一年,我不仅是编辑能力飞速的提升,在教育教学想法也逐渐的提高。

我编辑。你能想象到第一次编辑公众号,需要修改的地方达到50、60条吗?郝艳飞老师的火眼金睛,连一个“的、地、得”的用法都能找出来吗?你能想象一个“逗号、顿号”用错也需要修改的吗?如果是你,看见这种情况你会“唉声叹气”吗?不,我没有,那是我觉得是我要成长。这样的成长机会多么难得,至此,我学会了写文章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我学会了格式编辑的美观,提升了审美能力。至此之后,每一次编辑,都是“头脑风暴”的展现。成长就是别人一点一点的发现问题,自己不断的改正,然后坐到更好。

成长就是敢于面对别人提出的缺点。

我写作。单纯的写作,单一的写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单纯的写作可能一直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找一个结伴伙伴,共同成长,和小伙伴月月进行了,我们自创的“共写共改”,一起,如今写作已经达到80万字。

成长就是找到相互搭班前进的人。

我的教师专业成长--学科教学,我还是有一点欠缺,但是我认为一年级的孩子还是以“趣味”为主,我开发识字小报,,运用黑板,,卷子,

成长就是不断的折腾。

我的成长经历告诉我,只有敢想——能做——坚持做,并且乐在其中。总结起来,多读书,多写作,还有多“折腾”,我的成长道路相对来说比较朴实,正是因为这些朴实,才可能会给您带来一条适合您的道路,

不知从何时,在成长的道路上,我是“胆小甚微”却又“胆大包天”,可能在这个教育大环境中,我依旧是初入门者。但是我不灰心,看着别人如今的风光,我不灰心,因为我知道我才刚刚入门,别人早已摸爬滚打数十载;看着别人荣誉满墙,我依旧不灰心,因为我们才刚刚起步……是啊,现在的成绩是别人多少年前多少的努力结果,而我们现在刚刚起步就有这么重要的资源,我们该是多么的幸福!这些难道不是我们成长的经历吗?

成长永远都是自己的事情。成长的道路很拥挤,因为同频的人一直在路上,我们要在拥挤的道路上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成长的道路孤独,因为还未迈步永远很少有同行者。成长是一个过程,是一份快乐,更是一种坚持,而我正是在坚持的过程中肆意的享受成长的快乐。

未来还很长,我们为什么不能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呢?我为什么要止步不前呢?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