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恩情是沉重的负担4
我们是顺着菊与刀这本书的脉络写的,我觉得读书有两种视角,一种是沉进去,一种是爬出来。{关于读书的话题我打算专门写一篇我的感悟},这本书我尽量的抓住作者的核心逻辑往下顺了。作者从日美在战争中的亲密接触中提出了问题,他发现日本人是个十分矛盾的民族,种种反差让作者开启了对日本底层文化的研究之路。
上一章我们写到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走向近代的开端,西方文化也第一次流入日本。西方人认为日本至少在五十年内是不可能接受这种外来的文化的,但很可惜的让他们大跌眼镜了。日本总是让西方人大跌眼镜,日本的一根筋没有在这方面发生作用,但我认为他们恰恰是发生了作用才能和西方这么快的融合。
恩带来的人情经济
我们上一章说日本这种过分的礼恰恰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以礼自防说的就是日本人现在的状态。但我们思考肯定不能是简单的单线思维,更应该是有机的思维,能从中看到更多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中国以礼自防主要是为了防止阶级越位,为了让大家能各安其位。而日本人的这种礼不光光是为了防止这个,更是为了免于背负上债物。日本人把别人的恩看成是“债”,因此他们才会相方设法的偿还。
恰恰是看到了这一层,我觉得日本构成了一个真正的人情经济。我帮助别人相当于是一种投资,而那个人是肯定会偿还他的,并且随着时间的增长还会有利息的增加。{我帮别人其实就好像在投资人情一般,别人拒绝就是害怕这种投资,甚至一旦被投资了就立马要偿还。整个社会有这个报恩的文化才会产生这样的模式。}
日本人把对天皇的恩叫“忠”,对父母的恩叫“孝”。这两项是绝对的,是要用一辈子来还的,日本人称之为义务。{我个人觉得在这点上日本人是挺惨的,俗话说忠孝不能两全,日本人总是把自己放在了这种矛盾之中。}
在中国眼里忠孝是有条件的,要基于仁之上。只要不是仁君,就完全可以推翻掉。但日本没有这种概念,他们是绝对的忠孝。行仁义是那些小偷,强盗,违反法律法规的人干的事情。
中国最重要的以仁为核心的文化被贬的一文不值,因此忠孝就能变成最重要并且应该履行的义务。{不得不说日本人的聪明机智,我甚至感觉日本的上层阶级看到了仁会对日本的统治结构造成损害,日本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面对西方文化的时候也是这样。}
我们中国的女生特别爱问一个问题,你妈和我同时掉进水里,你会救谁。{让我们多少好男儿变得纠结,变得会油嘴滑舌的问题。}日本人就没有这个烦恼,想都不用想肯定是救妈妈,媳妇也得支持这个观点,这是他们都认同的一种对父母尽孝的义务。
我们发现日本的年轻女人个个都很知礼,对家庭里的人都能照顾的很周到,而且没有怨言。我们中国的男人想取日本的女人不光光是因为“技术”好{这个是玩笑哈},当然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我前面说的那个,但是她们真的没有怨言么?据作者观察发现,日本的女的只要一成为了婆婆就开始对新入门的媳妇各种霸道,各种蛮横和无理,新来的媳妇也只能默默忍受。{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日本人的阶级是多么分明,女生看到这里肯定不想嫁到日本了。}
日本人是怎么确立忠孝这种最高道德的,一方面是家庭结构,还有一方面是来源于天皇这种至高的存在。天皇是远离俗物的,不干预任何民政。日本人把这种忠寄托于天皇之上,而天皇万世一系。{这样就取代仁的灵活性。}
因此美国人很难理解日本人,美国人觉得日本人过于榆木脑袋,日本人觉得美国人无法无天。美国人的自尊心来源于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个人英雄主义的前提就是这个。},而日本人则是和对恩人报恩联系在了一起。{人情经济,当然忠和孝是无价的。}
1945年8月14日,日本正式投降。“忠”在全世界面前产生了极大的难以置信的力量,上午日本人还在誓死抵抗,但天皇一宣布投降后,他们仿佛若无其事的在傍晚的时候就能悠闲的上街采购食品准备晚饭。{这在我们眼里多不可思议,那股劲这么容易就卸下,中国还在红着眼,日本就已经忘记了之前干了什么。日本人打仗不需要什么别的意义,最大的意义就是天皇一声令下,他们甚至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要打总之打就对了。在对待职业时,他们也不会说干这份工作能带来什么意义,不像中国人要想的这么多,他们觉得做就对了。他们可能认为雇佣他的人对他有恩。}
日本的道义
我们完全可以发现,日本的忠孝和中国的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中国人有一个特点就是爱留退路,力不会使完全。{因此才有这么多中国特色备胎},而仁就是中国的退路。但日本完全的抛弃了仁,把仁贬低。他们用了经过改造后的忠孝观念,在这种忠孝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恩。
而恩产生了理解日本的一个关键词叫“道义”。这种道义在现代日本人看来是被迫承受的负担,但因为是恩情没有办法拒绝别人的请求,如果拒绝了别人会说你没有道义。{这种算是一种社会舆论绑架了。}
而对天皇和父母的那叫义务,义务就是毫无怨言的,肯定要做的。因此道义就成了他们人生中唯一能掌握的一个选择权,日本人对不讲道义的人会默认为是人格破产的人。美国则不同,美国只有欠银行钱不还的时候才会有人格信用破产。因此日本对待人与人之间是特别的小心谨慎的,十分惧怕不知道何时欠下了别人的恩情。
评价
忠孝是日本的文化基础,也在后来塑造了日本的人格。从其中有延伸出了恩,我认为这算是一种人情经济。这种人情经济的兑现约束来源于日本本身的社会舆论,如果你偿还恩情,别人会说你没有道义,这其实算是一种人格破产。
恰恰日本是对人格看的极其重,甚至比生命还重,他们一直推崇的是精神至上。一个人格都破产的人,还谈什么精神至上。因此日本人在对待人际关系极其的谨慎,他们把人与人之间的这种互相帮助看成了借钱与还钱的关系。
而恰恰是这种关系下的人际模式,才能实现日本稳固的阶级制度。因为有一些人的恩是还不完的,比如天皇和父母。日本一系列荒谬的行为可能并不是来源于个人,而是来源于集体的这种相互的塑造。
我们去了解日本实际上就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中国的文化你单独的放在那里看你看不出什么。但是你把中国的文化和日本的文化放在一起,两个一起看。你就会发现中国的文化原来是这样的,中国抬高仁,日本贬低仁。
我们不管抬高还是贬低,但是我们能从中更好的理解仁这个字了,他或许是先人圣贤给皇帝的约束也是给百姓留下的后手。{留后手一直是中国的好习惯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