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陆逊》

2023-02-25  本文已影响0人  f57b42734ec0

公元203年,陆逊21岁,书生出身的他,入孙权府中任职,做一些文秘工作。由于陆逊和孙权的父辈有仇,也鉴于之前孙策对陆家所做的事,使得孙权对陆逊有所顾忌,并没给( ir )予重用。

陆逊虽是读书人,但是足智多谋。公元217年,陆逊讨伐山贼有功,孙权开始注意到他。孙权急需陆逊这样的将才,以及他背后家族的庞大势力,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于是把哥哥孙策的女儿许配给陆逊,并且开始让陆逊参与国家大事的商议。

公元219年,谋取荆州一战,陆逊在其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这次战役使陆逊渐露头角。加上吕蒙病逝,36岁的陆逊被拜为右都督代替吕蒙。公元221年,陆逊精于谋略,善于用兵,火烧刘备连营,成功化解东吴的危机,一战成名。

陆逊出色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深得孙权赏识,君臣彼此信赖合作,陆逊成为孙权的左膀右臂。孙权对陆逊极其信任,几乎把东吴所有的大事都交给他来处理。在陆逊、孙权的互相配合和扶持下,吴国蓬勃发展。陆逊和孙权两人都是年少挑起家族大梁,尽管孙权对陆逊十分信任和重用。但是,两人的背景及思想上的差异,影响着他们日后的选择,两个在不同"道"上的人,注定会分歧频起。

陆逊在治国安民和军事战略方面,与孙权存在根本性的差异。两个人受各自的家族环境以及思想观念的影响,走向不同的"道"。

当矛盾分歧积累到一定程度,冲突便在所难免。如果说陆逊与孙权多年来的意见分歧,是积攒已久的矛盾,那么,二宫之争则是他们矛盾爆发的导火线。公元229,孙权称帝之后,长子孙登被立为太子。陆逊被封为上大将军、右都、丞相,位居群臣之首,掌握军政大权。陆逊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臣。孙权还让他留在武昌地区,辅佐太子孙登以及教导诸位皇子。

《道德经》里有句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福祸向来都是相因相生,在福气到来时,灾祸往往也暗藏其中。

年老的孙权变得多疑、猜忌,而此时,陆逊功绩卓著,在吴国声望极高,陆家作为江东世家大族,党羽众多。孙权不仅担心陆逊以及其家族势力,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甚至担心他有一天夺取了自己的皇位,为陆家报仇。

在与魏蜀对抗之时,陆逊对孙权来说是安邦定国的得力干将。而在三国鼎立之时,陆逊对孙权来说,威胁已经远大于存在的价值了,这让孙权感到十分忌惮。在古代的中国,嫡长子继承是传统。然而,公元241年,33岁的太子孙登忽然病逝,孙权悲痛不已,二

儿子孙虑也早在公元232年就病逝了。于是,和就顺理成章地成了长子。

公元242年,三子孙和被立为太子,但同年,孙权又将四子孙霸立为鲁王。陆逊力保太子孙和,不知不觉站到了孙权的对立面。这让孙权认为,陆逊是以其在东吴的势力来威胁自己,因此对陆逊产生极大的不满和警备。

孙权对于陆逊的进言不予采纳,当他得知废孙和太子的想法被泄露时,直接就怀疑陆逊。并且把相关的人,都抓起来严刑拷问,而陆逊则幸免,但是,孙权多次派人前去责骂陆逊。陆逊的几个外甥也因为拥护太子而受牵连,被撤职流放。

公元245年,陆逊忧伤过度,含恨而亡,终年六十三岁。据《三国志.陆逊传》记载:逊愤患( hui )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馀财。准确地说,是孙权的不信任把陆逊气死的。

孙权当初是否想将陆逊置之死地,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对陆逊打击,无疑是想降低陆逊对皇权的影响力,更有可能是借着立嗣之事,为未来的接班人清除阻碍和隐患。

陆逊这样一个对东吴历史,起重要作用的人物,经历风雨变幻四十载,最后却被君主责问而死,这是何等的悲剧。立储之争,使陆逊成了牺牲品。从表面来看,这是陆逊没有对党派之争置身事外,以及孙权晚年昏庸无道造成的偶发性事件,而实际上,是两人长久以来,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的。

陆逊和孙权不同的身世背景,家族仇恨和思想观念,早已为这出悲剧埋下伏笔,即所谓的"道,不同为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