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笔记

中华文化笔记35,心学的思想脉络(之三)

2020-04-04  本文已影响0人  fox3696

三、泰州学派

陆王心学由陆九渊发端,由王阳明大成,而却是由泰州学派发扬光大的。泰州学派是中国历史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学派,因其创始人王艮是泰州人而得名。

王阳明之后其心学一分为七:江右王门、浙中王门、南中王门、楚中王门、闽粤王门、北方王门、泰州学派等,并称为“王学七派”。泰州学派为其中最显赫者。其创始人王艮为王阳明的亲传弟子,他创立的泰州学派发扬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反对束缚人性,引领了明朝后期的思想解放潮流。泰州学派影响极大,精英辈出,门人上自师保公卿、下逮士庶樵陶农吏,成为晚明显学,主要传人有罗汝芳、王栋、徐樾、赵贞吉、何心隐等,也包括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思想启蒙解放的先锋”的李贽。

王艮认为,“处”世讲学要重于“出”仕为官

王艮早年就志向远大,曾说:“大丈夫……出则为帝者师,处则必为万世师。”(见王艮《语录》)他认为古代圣人都是以位天地、育万物为己任的仁者,他自己要做的也是这一事业,认为宋儒“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的志向太过书生气,而需要更加有突破性。为此他作《鳅鳝赋》以表达他要以先觉启发后觉,煽起风暴的思想意识。北宋以来逐渐苏醒的主体精神,到王艮这里已经完全成熟了。他的这种意识已经属于早期资本主义启蒙思想的范畴了,但他的理想又是以儒家仁者的形式表现的,体现了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启蒙特点。

“百姓日用即道”,已经很像资本主义思想启蒙的话了

王艮指出程朱理学所讲的戒慎恐惧、庄敬克制的方法太苦,束缚心灵自由,不是圣人之学。他认为“百姓日用即道”,良知本来就现成自在的,不需要刻意发现,任体自然就行,并且改王阳明的“致良知”为“良知致”更加率性自然。其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饥食渴饮,夏葛冬裘,至道无余蕴”,离以百姓的温饱和自由为至道已经不远了。

以人为本,在腐儒遍地的时代,实在有些“异端”

据此,王艮提出了尊身本体论,认为“身也者,天地万物之本也;天地万物,末也”,所谓格物就是正身以正天下。再进一步他提出尊身以立本的思想,再由尊身提出“明哲保身”的思想,反对为行将就木的政治去殉死,“不知身之不能保,又何以保天下国家哉?”为当世学究所震惊。所以人之为学,要先保身,为此,经商、务农、做工甚至避世都是必要的,大家都爱身,并且互相爱其身,就是天地万物一体之仁。这种崇尚人的宝贵的思想,已经有了人权思想的萌芽,在当时八股文理学束缚下,实在是开一代之生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