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108班|未来之师

薛兆丰的经济学争议

2018-11-15  本文已影响317人  8dbc292f6337

十几年前薛兆丰写过一本《经济学的争议》同《火车票还不够贵》引起网络群攻。据说被他父亲都痛骂过。

前两年开设了一门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订阅现超过三十万,一位教授名符其实的成了网红,成了娱乐节目《奇葩说》的导师。

我本不打算写他的。因为对经济学有兴趣,也有些认同他的观点,下笔评论无非再赞扬一番。虽然对于经济学家们来可能入门还算不上,所以我选择了更务实的举动:陆续看了他所有的书同文章听完他的整个专栏。以便尽量客观理性。

但看到许多对书和对人的“争议”,不论是批评还是赞誉,都没有触及到我认为的重点上,我感觉薛兆丰“工作”的价值无意被忽略了。

先说批评意见。现在能充数的反对意见是:以前说不是科班出生的“票友论”,和观点无创见的“拷贝论”。

这些指责不得要领。是不是科班(他本科虽只是数学糸而非经济学糸,但后来硕士,博士都是在国外研读经济学)算不算票友,并不决定其观点正确与否。英雄莫问出处。我们争议得是其观点,不对具体观点下手,拿出生身份说事,明显避重就轻。

蒙代尔是遗传学的开山鼻祖,他连续几十年在后院观察豆子隔代遗传的规律,没有人会纠缠他不是生物学遗传系的教授,而是一个传教士不放。

再说薛早年就翻译了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部分章节,后又翻译价格理论大师阿尔钦的《大学经济学》,洋洋800多页。不知指责薛非科班出生的科班,为什么这么专业的事他们不干,而劳驾业余选手来干?

拷贝论的指责同样苍白。想我们几十年来,政治经济学一统天下,其它学派的观点不是不许染指,就是当作揭批对象。直到现在考研究生还必须考有着“标准答案”的马、恩的政治经济学;大学的教材中,西方经济学反客为主,也不过是近些年的事。

多年的学术垄断和封闭,几乎使所有的“老中青”三代中计太深。看看我们一方面自觉不自觉地坚守经典教条:“价格由价值决定,并随着价值上下波动。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一方面又遵循每个人最基本的生活常识,买东西从来都是讨价还价,追求价廉物美。理论不联系实际,以此为最。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薛引入了一些西方经济学已成公理的常识,也因为它与我们隔绝太久,看来唐突、违背“常规”,令读者内心交战。

对薛的表扬,我感觉也不是一针见血。爱其文字冼练,不妨去 文豪那里体验阅读的快感;称其观点独到,不妨找著名大师原著,汲取营养。

我认为薛真正的价值在于,他选择身边熟视无睹的事,用浅显的方式,挑战认识误区,在中国普及真正的经济学常识。

近年来,经济学家此起彼伏,鱼龙混杂。反观薛兆丰大学四年主修数学,用“模型”、“曲线”等玄虚一把,也算他的强项,也显得很“专业”。但他没有,而是选取“火车票”、“盗版”、“婚姻”等这些任何人都有发言权的事下笔,迎难而上。在西方经济学历史欠账太多的中国,其意义可与美国的弗里德曼和加里贝克尔相比。

在薛的引导下,更多的人认识了张五常,进而了解了费雪、弗里德曼、科斯.斯蒂格勒.诺斯等等大家,再看到他们许多毕生研究的成果,已在许多国家当作大学基础教程的常识而接受,而在国内都备受争议,他的普及甚至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在旧的基础上推倒重来。有时我深深的感觉――他在孤军奋战.

薛以前不是一个研究经济学的职业选手,他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写文章“改了又改”,成本极高;文章网上转来贴去,稿费并无分文。但薛没有不高兴,他真正看重的是经济学常识的推广。也可以说薛是面向大众对经济学重新启蒙和补课,他做的是一个“公益事业”,他付出了很高的机会成本,我们在“争议”中受益,解救了被禁锢的大脑。

我认为,薛的某些观点即使有错,也并不重要。引起更多人对经济学的兴趣甚至锲而不舍,不是更大的收益?又何况那些反对者当中,只到现在还未见到和薛棋逢对手、对杀三百个回合之人。

上完他的专栏一些在校经济学糸的学生说:“开始认为没有用大量的数学模式,内容一定会比较浅,但当它学完写论文后拿给其他同学看时,他们说这些概念很深,我们都还没有学。

薛也曾讲过一个故事经济学家 robert higgs  对诺贝尔奖得主布坎南的一段回忆

当时 布坎南被邀请到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做演讲,他的演讲里没有数学,当时有一个听众问了一个数学题,布坎南耸耸肩就略过去了,要知道当时约翰.霍布金斯经济学糸是非常重视数学公式使用的。robert higgs就想我们数学学得这么艰难,你仅然对我们的镇山之宝这么轻视,我只能说你是一个轻量极的选手。

后来布坎南获得了诺贝尔奖。rober hitts又重新读布坎南的著作时发现,当其它经济学家在用数学公式故弄玄虚的研究时,布坎南把所有精力放在经济学思维上,真正让大众理解,融入社会,生活中的思维快感,这是布坎南的执着追求,让经济学变得朴素而深刻,人们可以把它的思维方式用在生活,经济学从此不再是遥不可及,真正做到知识的实践。

经济学家科斯也说过:“主流经济学花了太多的精力在公式上”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曾说:“一项新的科学真理取得胜利,并不是通过说服它的对手,从而使他们认识到了这一真理,而是由于它的对手最后都退出历史舞台,而熟悉这一真理的一代新人成长起来了”。

这些年薛兆丰从被谩骂到现拥有一大批支持者也在证明人们开始理性科学的去分析一些事物背后的现象,而不是本能从概率直接,行为偏见去判断,去争吵,走辱骂,从很多辩论中也看到我们国家人文素质在逐步提高,包容在提升。

由此我认为应该代表新一代的受益者,向这位严肃而认真的榜样致以敬意。

知识同学术真理都是无穷的,更何况复杂的市场变量何其多,我们理当要撑握不同工具以备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去面对去解决。曼昆这样的经济学大牛都会被质疑,那么恒定不变的定律就不复存在,世界是多元,我们指责一些事无非是不在自己认知之内或触碰到曾经的路径依赖。

但是最终我们想要让自己成长,无非是要明白路有千万条,换一个思维,换一种活法,摆脱现存偏见。

“活”字是三点水,是否告知生命是流动的,万物活着都是流动而非恒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