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活在自我构造的意识世界里,并以此来评判他人。
大学的时候班级里有一名男生,姑且成他为小A吧。小A是那种喜欢独来独往的人,平时不怎么说话,上课认真听讲,课堂上也不爱积极发言,老师提问的时候倒能很准确地回答出来。总的来说是一副孤僻的形象。
那个时候,对于新入学的大一学生,院里会指定一名班级导师,来指导新生的生活与学习。在第一次班会上,导师讲了很多内容,但是主要强调了两件事情。第一,如果不想保研,毕业就行,如果想保研,好好研读保研细则。第二,班里有男女朋友的同学,记住一件事,不要把女生的肚子搞大了,其他随便。对于第一件事,还可以理解,至少作为第一次带新生,导师的意思是想让我们更加专注于学习,虽然这种做法未免过于功利性。对于第二件事,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作为从刚从高中过渡到大一的乖孩子,连男孩子的手都没有牵过,我是非常不能理解导师的这番话,甚至于觉得该导师的形象不那么端正,没有为人师表的风范。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
在一次班会上,导师宣布他要将小A招纳进他的科研队伍,原因是他在一门课上的作业做得特别出色。在那个时期,科研对于我们是件非常神圣的事情,而导师也只对上学期绩点最高的一位女生抛出了橄榄枝,而导师选他的原因也只是因为某次课堂作业做得好,理由有点牵强。
在以后每次的班会上,导师都会表扬小A,并且称赞他的科研工作做得出色。作为勤奋好学的八卦寝室,导师频繁称赞小A的事情成为了卧谈会的主题。导师为什么要选小A呢?他的表现并不是那么出色,而且导师为什么还要频繁夸赞他呢?他是不是和导师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呢?一些疑惑存在了女生寝室。
后来,又有一件小事解答了疑惑。
隔壁寝室的一名女生去院办处理一点事情,偶然听到了院党委书记和院辅导员在讨论小A,此话传到了我们寝室,大家推测小A家和院党委书记可能有关系,所以导师才会那么照顾他。接着,有人见到院党委书记单独约见小A,并且对小A十分和蔼,这更加证实了我们的推测。此后,在女生寝室,大家都觉得小A属于特别低调的某某二代吧。而导师的形象,也更加不符合传统教师的标准,甚至让我们对于大学教师有了偏见。
故事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
在毕业季的时候,我无意中看到了班级小A的档案,家庭信息栏的内容“父母双亡”让我甚是诧异,他不是富二代或者官二代吗?怎么会没有父母呢?那院领导对他那么照顾难道是因为这个?顿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内心像是有一种负罪感,谴责着自己的无知。导师选择小A进行科研工作是对他的照顾,院党委书记找小A谈话应该是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或者是奖助学金补助之类的吧,一切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而故事的真相到我这里也就结束了。
现在,我一直在思考从这件小事中我应该学习到什么,对于那位小A同学是否还需要怀有愧疚。处在大一那个阶段的我们,很多方面还不成熟,可以理解自己的想法。对于现在的自己,也有几点需要借鉴:1. 管住自己的嘴,不乱说。2. 管住自己的脑子,少乱想。3. 多读书,提高思维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