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认可的才是最好的告别
01
《最好的告别》一书中作者阿图的父亲患了癌症,到医院检查后两个医生给出了两个不同的建议,一个说需要马上手术,然后进行放疗化疗,病人可以再活四五年;另外一名医生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建议,因为病人现在并没有其他症状,只是手开始发抖,他建议让病人自由发展,等到真的觉得自己的身体不能承受时再动手术。作者和父亲商量后选择了第二种方案,因为父亲也是一名医生,他最喜欢的事情是动手术和打网球,就这样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照常去工作和打网球,就这样四五年的时间过去了,有一天他发现自己握不住球拍了,每次要挥拍的时候球拍都会飞出去,于是他叫来儿子说时间到了,他需要做手术了,这时他们才去了医院,手术过后,他又生活了一段时间,到最后身体实在不行了,他们回到家,用让他感到舒服的方式走完了最后的一段时光。
02
百度的CEO李彦宏曾带着自己的女儿做客《朗读者》,期间作为父亲的他谈到自己父亲离去时的情形,他说第一次父亲病危医生问他要不要上呼吸机,他果断的说要,可是父亲醒来后告诉他再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要再采取措施了,就让他体面地走吧!等到真的再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尽管心里有挣扎和不舍,他没有让医生再采取措施。现在的李彦宏手上戴了一枚黄金的戒指,那是父亲带了十几年的戒指,父亲去世后母亲把这枚戒指给了他,希望他戴上,虽然自己从来不喜欢戴戒指,但是母亲的一句“以前你是有父亲的人,现在你没有了”让他一直在手上戴着这枚黄金戒指。说到父亲去世时的那个决定,他说“既然他觉得自尊比多活几天更重要,那我就尊重他的决定吧”!
03
我的家里曾经历五世同堂,尽管那时候的我年龄很小,很多那时候的记忆都是别人告诉我的,但是我知道我是记得祖奶奶的,他是爷爷的奶奶。那时候她虽然眼睛花了,但是脑子不糊涂,每次看到我都会说,你爸爸干啥去了?我和弟弟喜欢围绕在她的身边,因为她坐的那个椅子的扶手上会挂着一个袋子,而那个袋子里总是会像变魔术一样变出很多的好吃的,有时候是一块糖,有时候是一块饼,有时候是一些水果。在我的记忆中,她的年龄真的很大,但是她不需要人照顾,她可以自己走路,自己吃饭,自己搬着凳子在外面晒太阳。只是一天夏天的早上,奶奶过来喊爸爸,让他快点过去,说祖奶奶快不行了。所有人都很吃惊,不用等爸爸过去,祖奶奶就已经咽了气,其实是早上喊她起来吃饭时发现的,前一天晚上她还在正常的吃饭走动,早上却看到她躺在床上再也没有起来。没有人知道她晚上经历了什么,可是看她的四周,没有凌乱的痕迹,所有人都说她应该是在睡梦中走的,很安详。
04
《最好的告别》一书中提到,一个人老的过程是一场屠杀,它不像战争,我们还有还手的余力,而屠杀没有,只有任人宰割。因此一个人年老的过程是可以让他本人感到恐惧的,而年老往往是在一点点降临,却在一瞬间让人感觉到。
我曾经思索,最好的告别究竟是什么?我想所有人都会觉得祖奶奶告别的方式是最好的,没有痛苦,没有挣扎,寿终正寝。可是这样的情况实在太少,大部分人最后都会经历身体衰老带来的各种病痛,身边的人则会尽一切努力去抢救,他们称之为与死神作斗争,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这样的抢救究竟是为了病着的人活得更好,还是为了子女们的心里慰藉。
书中提到“艰难的谈话”,就是一个病人与家人进行的,他们需要讨论自己能接受的失去是什么,比如为了这场救治他可能会失去走路的能力,说话的能力,独自吃饭的能力;他们需要讨论自己不能接受的是什么,比如电击,呼吸机等;他们当然还要讨论自己的身后事。我想这个艰难的谈话越正式,身边的亲人的痛苦就会越少。
女儿出生之后,我就下定决心,总会有一天我会与女儿进行一次这样的谈话,我计划把它放在我60岁。
我会告诉女儿,这一场谈话我已经准备了三十年,为了让这一场谈话更加的有内容,妈妈一直很努力,虽然中间会有彷徨,会有迷惑,但是妈妈一直都不是得过且过,麻木没思想的人,我希望我的人生能够精彩,有故事。于是我努力的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工作、对家庭、对社会。所以说,我的生活是充实的,没有遗憾的。我知道一个人到了60岁就基本上可以称为老年人了,因为60岁的女人在街上遇到小朋友毫无意外的会被称为奶奶。我做好了身体状况会变差的准备,我也想好了我会得病的可能性。
在真正的得病之前,我还是会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只是,如果有一天我的病已经不可逆了,那就让我自然的走,我无法忍受自己成为一个什么事情都要依赖别人的人,无法忍受自己什么都不能做的生活,不要觉得有遗憾,那将是我为自己做的选择。如果有一天只是躺在床上等死,那最后的增加日子也将是没有意义的。
05
我一直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没有意义的生活就没有必要过下去,可是婆婆的生病却让我开始改变自己的看法。我发现对于生死,每个人都是有不同的态度的。
还没结婚的时候,婆婆的身体就一直不好,心脏上做过支架,今年又发现有糖尿病,肝病,肾病,很多的脏器都出现不同状况的问题,身体的状况导致的精神不好很好理解,可是最近我发现婆婆一直对她自己的病很害怕,她开始像个小孩子一样想要得到其他人的关注,她只有不停地给别人讲述她的病情。最近的状况好转她能明显的高兴,吃的药效果不好她就开始焦虑。她一方面操心我们为她看病花了很多钱,又害怕我们真的就开始不再给她积极治疗。
我一直觉得,如果她能够打开心结,把自己的病看轻一点,藐视它一下,说不定状况会更好一些。但是这样的话我们肯定不能跟她说,只能靠她慢慢的与病痛抗争。
只是通过这件事,我才突然发现,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对生命的态度,我可以选择生命的质量,别人也有权利选择生命的长度。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每个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