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菜鸟成长记随笔散文

学习时做到这3点,提升会更快

2017-12-09  本文已影响22人  悟恩说事

这样学习,提升更快

文 | 悟恩  图 | 网络

01扩大知识圈

做横向课题,需要在不同的行业间进行切换。

我全部参与加上部分参与的横向课题,算起来也有十几个了。

记得小区管理课题第一次调研单位是华南某协会,负责人是一个五六十岁的大叔。

大叔本科是在国内名校读的法律,硕博则在国外,回国后就成立了这个与小区行业管理相关的协会。

经过多年累积,大叔在业内已经很有知名度,也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加之法律出身,对相关法律熟悉自不必说,且对不少法律条文的漏洞都分析得很透彻。

结果,他如数家珍,我则一头雾水,因为他口中蹦出了很多我从来不知道的专业名词。

无法,只好不断地进行针对性的补充。

实际上,每一次行业转换,我都能对自己的知识库进行扩充,而随着知识面的扩大,也有了不一样的思考,偶尔灵光一现的融会贯通,更会令我的思维与眼界有新的飞跃。

有些读者跟我反映,说写了很久,但是没进步,其实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知识没扩充,二是思想没提升。

根治这两点,都需要你对新领域、新思想进行学习与归纳。只在已知、熟悉的地方打转,看似忙得不亦乐乎,其实只是原地踏步。

就像学数学,你学会了加减,就要去学乘除,然后去学微积分——熟悉了1+1=2 ,每天算,很轻松,很愉悦,但实际上是浪费时间,去学微积分,尽管难,但一旦学会,便有质的飞跃。

要迅速提升,除了要对现有知识不断归纳、深化外,更要去学自己不知道的,不懂的

——实际上,新知识给你带来的新灵感、新启发,常常也能让你原本遗留的、想不通的旧问题迎刃而解。

有意识地去扩大你的知识圈,这是关于提升我要说的第一点。

02提升元认知

知道表象背后的真实因果

世事繁杂,没有一套理论是可以嵌套在每一件事上的。

从这个角度看来,学习确实没用——但这样的结论显然是错的。

觉得学来学去没什么用,是因为“元认知”没有得到提升。

何为“元认知”?“元认知”是认知心理学中的术语,学术一点的定义是“对思考的思考,对表征世界的表征”。

如情绪问题,易怒。

易怒表面上是因为你被诋毁,本质是你的大脑对外界的应激反应。

前者只会让你慌乱,甚至起报复心,因而引致难以控制的后果;

而后者,则会让你觉察——由自我觉察而来的自控是最自然,也是最究竟的。强行压制怒火,只会伤身又伤心。

后者就是元认知。

所谓理智、理性,就是这么来的。

元认知,就如同佛学、人本主义中的“正念”,是对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认知和理解,对自我思想与行为的觉察。

有了觉察,就会有改变,而且是究竟的,有效的改变。

元认知让我们知道事物背后的基本逻辑,因果关系,继而提高我们去伪存真的能力。

藉由元认知,我们可以对不同的事情进行分类(熟练到一定程度就成了下意识的,自然而然的),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究竟法”。

举个例子。

研究机构、咨询公司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长则一两年,短则几个月)就能深入地了解一个行业,并找到症结对症下药,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逻辑,并有相关的人才配备。

现有事实(通过针对性的学习与数据获得)——>解构(自身的专业分析能力)——>发现问题(正确的思维模式)——>提出解决方案——>行动(试错)——>成功(重构)——>新路

这种思维模式,其实也是“元认知”。

所以,如果要迅速提升,靠看一些只讲述表象的书收效甚微,你要学的,是可以直抵根本的知识——这类书通常都比较晦涩难懂,因为它们不通俗。

但你要慢慢啃,懂了,你的思想就会有飞跃,继而修正你的行为,带来预期的效果。

03实践才能出真知

读了很多书,却没有让自己改变,皆因没有用到实践上。

读书有潜移默化之功,于人之气质,于思考模式都有作用,这当然不可否认,但实用类的知识,你不用,就等于没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曾国藩在论为官之道时说为官者当有“五勤”,其中的第一勤就是“身勤”。

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曾国藩全集•家书》)

不论艰难险阻,都要亲身体验,亲自品尝,这就是实践。

心学大师王阳明则说知行合一。

知与行,是合一的,少了行的知,不算真知。

如心理学,你看了一大堆,但情绪依然控制不了,那跟没读没有区别,又如商业技巧,你刷了N个名人课程,却没在交易行为中用上,等于没刷

——当然,即使没有机会实践,那把它们分享出去也算,至少这样于你也能产生价值。而且,这也是让别人替你查漏补缺的途径之一。

所以,要想通过学习快速提升,势必要立即把所学用于实践,从试错,到总结,到驾轻就熟。

最后总结一下——

快速提升=学新知识+提升元认知+把所学用到实践中

我是悟恩,希望此文对你有启发,祝进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