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号楼”--专属投稿想法哲思

一个有大智慧的作家

2020-05-24  本文已影响0人  涛金论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有的评论者说:

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他也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

没有显赫的家世

天赋堪称晚清同时代大人物当中最差,却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在复杂的时代变局中超越众人,成就最大,被誉为大清“中兴第一名臣”,且最后全身而退。他的人生经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给人以特别的启示。

出身平常

家族五六百年没出过秀才,可谓典型的小镇青年。

智商平常

考了7次才中秀才,却以笨功夫成功打通了科举之路,顺利进入翰林院。他一生崇尚笨拙,以扎实而非机巧取胜。

睁眼看世界

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倡议下,建造的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以儒家思想治军,讲仁守义,自筹湘军,另立纲纪。他创作的《爱民歌》,使湘军士兵行为有所遵循。他写的《讨粤匪檄》文,号召“抱道君子”,“赫然愤怒,以卫吾道”,鼓动了不少知识分子脱下长衫,心甘情愿地投入同太平军的作战中。

他学习西方文化,整肃政风,“匡救时弊”,心存高远,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廉服人心,远权避祸,重礼慎法,编织了最结实的关系网。他知人善任,量才器使,推荐保举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其中,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余人,实现了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大事业。

他官升得最快,十年之内,连跳七级,37岁便官至二品,能有此殊荣者,清代仅此曾国藩。他官做得最稳,侍奉了道光、咸丰、同治三代君王,历时34年,恩宠不衰。

他官做的最好,郑生卓著,宁静致远,淡看得失,他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教良好,他的《家书》,被称作家教范本,里面记录了他写给自己兄弟儿子的家书,其中记录了他对治政、治家、治学的心得体会,感情真挚朴实,文笔细腻优美,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他每天看20页的书,每天的日记和每天的练字,数十年不断,是需要真心和真功夫的...

关于治家,强调“书、蔬、鱼、猪、早、扫、考、宝”,一直强调勤与敬,一直强调月满则亏,日中则昃,心中对于命运甚是敬畏的; 关于修身,在于戒怒,在于远离医药; 关于做官,强调的是急流勇退,如履薄冰。

大家一直认为他为近代第一圣人,但从家书中看到,圣人也是一个凡人,期间矛盾的心理,超凡的追求,以及家长里短人际关系,与我们并无差异。但着实能做的就是不甘堕落,时时的自省与永恒的求知,凡人和圣人之间只差一个坚定的志向和默默的追求。

曾国藩让我们看到,一个资质平平的普通人,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和凌乱的制度背景下,可以走到如此的高度,我们草根一族,似乎在他身上,看到了方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