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带修复功能
文/慕石
时间从来不曾停止前进的脚步,孩子成长似乎比时间还赶脚,他们走到哪儿,干什么,都是命中注定,有其一定规则。儿童心理,就是在认真研究儿童各个阶段的心理状况,其中好多知识可以拿来育儿,当作参考。
我眼看着小小人从小不点长到高年级小学生,就在一眨眼之间,因为对于她很小时候的事儿,我已经记不得了,脑袋里一片空白。
现在的我更关心她的学习,学到知识越多越好,不管是书本上的,还是技术技巧类的。我们成人的责任是工作,他们孩子的责任就是学东西,也是为了将来好工作,为社会做贡献,顺便幸福自己。
小小人还不懂这些,她要的是现在,最好是此刻,高兴是第一位。
比如玩起来,她比谁都兴奋,画画异常认真仔细(她喜爱画画)。我担心她做不喜欢的事情会发脾气,尤其面对写作业,想着跟她讲道理合适,还是少让她做些呢?好像都不太恰当。
实在没想到,她竟然争分夺秒地写作业,说:“写完了可以好好玩。”
孩子本来是要玩的,我全力支持,说:“写完了好好享受自己的时光吧。”
她写作业的速度迅速加快,我以前的担心真是多余。
不管孩子最终目的是什么,他们明白哪件事是重要的,重要的一定要做,推脱不掉,大人过多干涉反而不好。
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一出生,天然就有一个精神胚胎。也就是说,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天然带着个人使命,不是外人所能左右的。
我们不能随意打破,要看到孩子的真实需要,帮助其实现,陪伴其成长为自己。
刚放暑假,小小人指定好学习计划,密密麻麻,满满一大篇字。前几天她认真完成,在每日计划顶端印一张笑脸,以此鼓励自己,为自己加油。
然而渐渐地她感觉很累,发现计划很难完成,心又不甘,开始乱发脾气。
我建议她劳逸结合,学习计划要改一改。
她突然埋怨似的来一句:“每天都这样,没意思。”
我大吃一惊,怎可说出这种气话?该给她讲一讲生命存在的价值,人生的意义,但自己活了大半辈子都没搞明白,慎重其事、夸大其词地讲解一番,有效果吗?孩子最烦的就是这些唠叨。
我想了想,说:“是啊,就是没意思,每天写作业、玩、睡觉、吃饭,没有新鲜有趣的东西。”
她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大人有情绪低落的时候,无缘无故发脾气,道些乱七八糟的话,孩子也一样的。我不会让孩子立刻改正,不会让其马上停止哭泣,这样做很残忍。
坏情绪发泄完了,伤口自然愈合,孩子自带修复功能。
她低着头说:“没有好玩的。”
孩子经历少,见识窄,自然想不到她没见过的可爱物件。我们爱她就带她出门。
我对她说:“这样吧,我们找些有意思的事儿干,比如找家馆子吃最好吃的大餐,去没去过的地方随便玩,看一场有趣的电影,学一项一般人没有的技能等等,世界上好玩的事儿多着呢,好多我也没经历过。”
她立刻活力满满,说:“好啊,现在就行动。”
我也被其带动着激情满怀,仿佛一下子回到童年。大人与孩子相互影响,一起成长,一点没错。
我这人是比较懒,宅在家里哪都不想去,影响到孩子出门寻找乐趣。只有走的路多了,圈子大了,人生才有意义,那些好玩的自然会围绕身旁。我没有足够的博学和才智,视野也不够宽阔,教育孩子远远还不够。
我尽量不参与小小人的自我修复。
记得期末考试完毕,小小人跟我说考的怎样,哪有问题,以后要怎样,我“嗯嗯啊啊”应答着,没说什么。她已经全部弄懂,会总结,会反思,有独立思考能力,自己事情自己解决,我用不着插手。
她还跟同学炫耀,“看,我妈妈不管我的成绩。”
我说:“那是你自己的,我管不着。”
她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是可以学好英语的。”(这次英语成绩退步了)
“为什么?”
“因为只要我努力学习就会进步啊,比如我语文成绩提高很多,因为我在语文上努力了。”她自信地说。
我很欣慰,她没有扎进考试分数中出不来。分数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探索,形成自我,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在这个社会上最合适的位置。这是我对她的期望。
小小人的生日在七月份,她早早为自己生日做准备。她有些委屈地说:“好朋友生日,我组织大家送去一个大惊喜,而我的生日肯定收不到了。”
我说:“你可以让朋友给你送惊喜啊。”
“那不一样,那就不叫惊喜了。”她接着又说,“我可以组织大家一起玩游戏,一定不错,大家都高兴。”
我积极响应,说:“对啊,高兴是主要的。”
她写邀请函,准备演讲稿,设计各种游戏,奖状亲自画,自己拿不定的去找好朋友商量,忙活着并快乐着。
我懒得管,她并不需要,有不懂得她会主动问我。分离是每个人生命中永恒的主题,孩子早晚要离开爸妈,这样才能促进其人格成长,并最终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我们不能破坏这种分离。
小小人跟好朋友开玩笑,开大了,惹怒朋友。她问我该怎么办?我听取她的意见,她说去找好朋友道歉。我说:“好。”
她边走边想,怎样开口才能得到好朋友的原谅,没想到两人一见面就哈哈大笑,根本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吗。
小小人11周岁了,我的话她不会全听,有了自己个性,或哭或笑,我不会深陷其中,给予她足够的爱,让她成长,成为她自己。
一起努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