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沉迷游戏的男生后来怎么样了
发问
Y是我在游戏中无意结识的好友,也是我遇到过的最沉迷游戏的男生。除去吃饭和睡觉,其余时间他几乎全天在线,还时不时发来邀请,“要不要玩几局?”
他的个人性格与情绪在游戏中反映得极为强烈,时间越久,其感染性也就越强。游戏胜利时的欣喜欢呼与战败后的失落甚至怒骂,清清楚楚地穿过电流,直击我的耳膜。
恍惚之间,我突然有些不明白,究竟是玩家在控制游戏,还是游戏在操纵玩家?
一局游戏结束,我问Y,“你为什么这么爱打游戏呢?”
这无疑是个不值得深究的问题,但他一字一顿地把问题复述了一遍,接着说道,“来,听我给你讲个故事”。
独白
说来讽刺,曾经我也对那些患有极度游戏瘾的年轻人嗤之以鼻,认为那是不务正业。
凡事过犹不及,懂得分寸感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过度地沉湎网络游戏只会让人越来越陷入娱乐化和情绪化的沟壑中,日复一日,沦为现实的犬儒主义者。
我始终认为,游戏不是避难所,更不是“桃花源”,我为自己清醒地认知到这一点而沾沾自喜。
然而,生活并不总是顺着平滑的轨道徐徐前行,当我置身于来自四面八方的催促与呼喊时,我有些力不从心。
三个月前,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不被选择的痛苦,和必须做出选择的不甘。
认真备考一年的考研征途最终停留在“不予录取”四个字上,朋友都劝我调剂,我苦笑着摇了摇头。
那是我从小梦寐以求的学校,四年前,高考分数差距过大导致我连奔赴它的勇气都没有。我曾为自己制定了大学四年的蓝图,以为能够一步步走向它。
但你知道,最初的壮志豪言都是挺可笑的,经不起日子的推敲。
再后来,备考一年,迷迷糊糊进入复试,我竟然有一种不真实感。
很快,无情的结果打破了我朦胧的幻想,好多年了,我还是没办法在那所校园感受高雅。
原本计划毕业后一起留在S城的女友突然改变主意,经不住家人的劝说,打算回家考公务员,也就意味着和我的关系也走到尽头了。
我没办法决定别人的人生轨迹,也不能左右他人的决定,哪怕是曾经最亲密的人。
尽管没有明说,但我还是听出了家人在电话那端小心翼翼的劝告,并不是特别支持我二战,希望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先找一份工作安定下来。
我痛恨自己的无能,同时也拿不出足够的勇气去重头再来。或许,每个选择都背负了一定的代价。
你问我,为什么这么爱打游戏?
我答不上来,但我很喜欢这短暂的20分钟,这三个月来,我可以暂时不去考虑投出的简历会不会被看到,发出的消息能不能被回复,我不用担心明天是晴天还是下雨。
相比之下,我更关心游戏装备什么时候能升级,能打出多少伤害,怎么样才能带领队友走向胜利。
游戏以一种短期的快感刺激着我们的胜负欲,并且在不断重复中加强了这种兴奋。
不得不说,这种短期的投入与产出模式让我着迷,有时也会陷入一种“我稍加努力就能有所回报”的错觉,我相信很多人都沉醉于此。
如此循环往复,我逐渐耽溺于沉浸式的游戏世界,把一切有关未来的选择和设想束之高阁。
为什么家长们提起网络游戏总是一脸的鄙夷,认为那是荼毒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致命毒药。
事实上,像我这样的成年人照样心甘情愿地奔向游戏世界中创造的“一方净土”,这是一种清醒的作为,也是不作为。
后来
听完Y的讲述,我顿时觉得很多看似不合理的行为背后,也都有它的逻辑所在,也许我们一时之间无法理解。
那个我眼中沉迷游戏的男生,也许正在挣扎中与自己和解。
我回复他:风再起时,我们将再启程,一直到高墙倒下。
他反问我,高墙是何时筑起的?
我说,你心里一定很清楚。
他不再回复我。
再后来,过了半个月,我登录游戏界面,发现他早已一个礼拜没有上线。
我不识趣地发过去一句:那个卸载游戏的男生后来怎么样了?
过了很久,手机弹出消息提示:“哈哈,能怎么样啊。生活还是照常啊,你想在我这里到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
我笑了笑,不再过问太多。
也许下次,我也成了那个沉迷游戏的女生,成为别人故事中的主角。
或许我也能轻描淡写地说道,那个沉迷游戏的女生,和别人也没什么不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