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读一本书才更有味道
当读到一本尚好的书,不禁啧啧称奇,那么我就会把这本书纳入到陈列架上;日后如果有消遣的机会,我就会重新把这本书拿出来,边享受浅斟低唱的小日子,边会随机抽样似地跨入到有尝看过的某一章,或者某一节。然后我就会慢慢地,轻啜慢咽地品味着这一章一节的精华。毕后我再跨到另外的章节,然后用同样的心思,细细品味着它的异迥之处。看完后这本书回归原位,以待下一次我再把它抽出来,再反复品味。
也许这样的癖之不倦的习惯影响了我的其他方面的生活行为。譬如当我满怀情衷邂逅到一部不错的电影,那么就如看一本沁人心爽的书籍一样;我会把这部电影下载下来,长伫于离线视频的行列中。当闲暇可遣的日子一到,那么我就会回到离线表上,把那部电影翻出来,然后好好反刍品味。在离线表上,让我衷心不已的电影有:以英国名相丘吉尔为叙事主题的“至暗时刻”,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某个战役场面为主要镜头视角的“1917”,战后被放逐到极寒地带的战俘如何逃生的故事为题材的“基地重生”……凡此所爱,不一而足。
牛羊畜类有一种反复咀嚼的习性,它们似乎于此嫡脉相承。它们不像獠牙猛兽那样,非要狼吞虎咽,才算得上是饱餐美味的饕餮。它们衔了一口青草,往往是舍不得一口吞下,而是把草蓄在嘴里反复咀嚼,最后似乎把青嫩的香味吮吸完毕,才心满意足地吞进胃里。它们好像有一种倒嚼的习性,就是把青草吞进去后,然后利用天然的能力把咽下去的草料再倒回到嘴里反复咀嚼。于是人们就叫这种在胃与口之间往复生理运动的嚼食方式为反刍。反刍这个词在语言艺术上,引申了很多的意思,其大意就是:反复思考某件事,追本溯源地查究某个问题,反反复复推敲亟需解决的问题……
对于一本堪为经典的书籍(相对于自己来说),如果用流水般的进度把它完结,然后觉得自己驭之裕如的话。我想未免有点索然就事,堪如一步登天的感觉。其实看完一本对我来说,惟独无偶的好书,就一匝的功夫,真的是任重而道远。常听人家说,要多看书,书看的越多越好,似乎得有三栋五车的庞量,才能洗练一身的不平凡。对于这种看法,我始为笃定,现已未然;我慢慢地感觉到,看书看的精远比书看得多还要好。而要看的精,以我拙见就是多次重复读一本喜欢的书。
就举我看电影的例子,譬如拿“至暗时刻”来说,我乍一看完第一篇,陡然觉得这电影没有什么值得让人回首的声色。可是一两匝回,三匝回一过,我才蓦然觉得这电影不同寻常(相对于我来说),尤其对于丘吉尔的性情两面性的巧妙性的刻画,然后一位活灵活现的丘吉尔本尊,就俨然活在了今天。还有我三叔的例子:他大半辈子,无论是已立之年,还是到了耆老之年,他都在孜孜不倦地反反复复看他那一本翻不厌的圣经。据我稀稀疏疏的见闻,我觉得我三叔大半辈子也没有看多少圣经以外的书籍。
写到这里我觉得一直以来困扰我的问题应该可以得到解决。可能问题之一,就是没有通透,没有完全把书中的精华汲汲于心。为何看的书已经成叠如山,自己的思想行为依然没有受之濡染呢?我觉得还是要摒弃“书看的越多越好”的那种窠臼古板的想法,惟有把书反复回刍,才能如堪珍宝那样把书中里面的营养精华收为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