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读书笔记
微信公众号文章《十一世班禅:宗教领袖不是封的,是要做的》。文内说:在藏区,老阿妈们转经的时候从不会乞求自己升官发财,不会乞求自己怎么样,而是会念诵希望众生得乐、希望世界和平。这个说话,是挺令人震惊的,说明藏族老阿妈的无私和心地善良,更说明藏传佛教在信众那里确是一种大爱。
网文《一个旧西藏贵族的这65年》,缩写如下:公元842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遇刺身亡后,赞普王室避难西迁至阿里地区才得以幸存。在公元12世纪左右,以埃尊赞布为首的一支嫡系后裔返回雅砻河谷,建立起“雅隆觉卧”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形成拉加里王系……格桑罗布,在王宫里衣食无忧……1954年他到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学习……时光荏苒,一甲子如白驹过隙。当年风华正茂的拉加里姐弟六人,如今只剩下格桑罗布和最小的弟弟直贡穷仓活佛,以及在上世纪50年代末就定居不丹的二哥。现在,格桑罗布和老伴、女儿生活在一起,儿子一人在北京打拼,退休10余年的他每个月都有一笔养老金。全家人住在拉萨北郊一处安居园的二层藏式独院小楼里。退休后,格桑罗布几乎每年都接受朋友的邀请,到内地去旅游。在去过的众多城市中,格桑罗布对曾经是唐朝都城的西安情有独钟,先后去过两次。史书记载,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和唐朝金城公主通婚后,生育了赤松德赞,“我的身体里流淌着唐朝人的血液。”格桑罗布对此深信不疑……
微信公众账号文章《海子走了27年,他在西藏留下过什么,又带走过什么》。我的感触是,海子的生命很短,但是,也有几个阶段,大概可以分为,高河(怀宁的新县城)的海子、北京的海子与旅行的海子。高河的海子,是他长大的地方,是诗歌反映的主要内容,似乎可以称为海子的本体。北京的海子,当是他的诗歌创造的时代,可以称为海子的倾诉。西藏的海子,也许是海子对自己的一种放逐吧,西藏与高河、北京,那是差异极大,到底给他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需要去思考和分析。由此又思考,近代现代,谁去过西藏,有迹可循。那么,古代哪些名人去过西藏呢?特别是诗人有去过西藏的吗?他们又是怎么看西藏,留下哪些诗篇呢?这个话题似乎值得玩味。又,海子曾在西藏带回一块玛尼堆上的石头,感觉,似乎可以不带回来,留在西藏,也许更好。
我写过《也说海子》,全文如下:
听说有个诗人叫海子
他其实就是一个孩子
一直玩耍多好
看春天油菜花满田
高兴来到河边
平安庆祝每个丰年
坐火车去那么远的北京干什么呢
读不完的法律那么枯燥
如同雾霾满天
西藏的石头有那么好吗
它本该留在高原
教室里朗诵有掌声吗
昌平饮酒墙头可留有忧愁
百年铁轨它能铺满千首诗篇吗
一页页一行行发出声响。